奥运会女排竞赛规则-奥运会女排竞赛规则图片
排球的胜负怎麼决定啊
排 球 规 则
-------------------------------------------------------------
排球规则的演变
排球运动由美国人威廉.摩根发明后,在当时仅为一种娱乐性的游戏,并未被列入竞技运动项目。那时的排球比赛没有固定的人数规定和场区限制,更没有统一的规则。双方只要经过协商,在机会均等的条件下,即可进行比赛。
1896年,第一部排球规则在美国产生。1916年美国出版发行了第一部排球规则书。其主要内容是:采用记分制,确定每局为21分,三局两胜;每队出场人数为六人,发球必须轮转;设有远球线,距中线4英尺,在远球线后队员可以连续击球。随后,美国的排球规则也经过了多次修改。主要内容为:规定队员的腰部以上部位可以击球;每队在本场区最多可击球三次;击球时手不得过网;后排队员不得进攻等等。1925年,苏联出版了第一本正式的有关排球规则的书,主要内容与美国的排球规则基本相同。1947年,国际排联正式成立,便将美洲排球规则同欧洲排球规则合并,制定了世界六人制排球规则,使世界性的排球比赛在统一的规则限制下进行,排球运动水平向更高的方向发展。
1950年,我国首次介绍了国际排联制定的六人制排球规则,1951年审订出版了第一本六人制排球竞赛规则。我国排球运动正式与国际排球运动接轨,执行统一的国际排球规则。
随着排球运动的不断发展和提高,规则中的一些条文已难以适应这种发展的需要。从1947年至今,排球规则做了若干次重大的修改。每一次修改都对排球运动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排球运动更具吸引力,更加精彩。现将修改的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一、1964年~1965年
允许前排队员过网拦网。
(1964年东京奥运会代表大会上通过,1965年1月执行。)
1964年以前,规则规定拦网队员不允许过网拦网。这条规则明确了拦网技术仅作为一项防守性技术。规则修改后,使排球技术产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拦网由防守、被动性技术,转变为进攻、主动性技术。排球运动的网上争夺更为激烈,攻防矛盾的焦点直接反映在网口,人们对排球运动的认识大为提高。
二、1968年~1971年
在标志带外20厘米处设立标志杆,规定球触标志杆或从标志杆外过网即为犯规。
(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代表大会上提出试验,1970年索菲亚世界锦标赛代表大会上通过,1971年1月执行。)
设立标志杆,意味着网前的过网面为9.4米。要想突破拦网防线,必须高快结合,因此产生了快攻系统。
三、1974年~1976年
1.拦网不作为一次击球,也就是说在本队拦网触球后,本方还可以击球三次。
2.标志杆内移20厘米,位于标志带的外缘。
(1974年墨西哥世界锦标赛代表大会上提出试验,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代表大会上通过,1977年1月执行。)
拦网后还可以击球三次,为接扣球组织反击创造了有利条件,这尤其反映在女排比赛中。我国女排首创的快速反击进攻战术体系,就受益于这条规则的修改。同时,在男排比赛中,这条规则又刺激了拦发球技术的产生和运用。由于各队增加了拦发球队员,削弱了对方的发球威力,使接发球的阵形发生变化,出现了三人、二人接发球形式。标志杆内移20厘米,使网前进攻面只有9米宽,人们开始将进攻区域内由网前向网后纵深发展,产生了后排立体进攻战术体系,丰富了排球运动的技战术内容。
四、1984年
1.不允许拦发球。
2.取消除上手传球外的第一次击球动作中的犯规。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代表大会上通过,1984年12月执行。)
由于拦发球技术的出现,使排球比赛失去了许多来回球。往往拦发球成功,便可得数分,比赛的精彩性和连续性程度下降。因此,取消了允许拦发球的规定。修改的第二条内容,是针对攻防不平衡,进攻强于防守而定的,在接对方来球的第一次击球中,即接发球,接扣球,接拦回球和接本方拦起来的球时,允许手臂在同一个击球动作中出现,这样便有利于起球,有利于防守。
五、1988年
1.局分限制。每局为15分制,限最高分为17分。第一局至第四局为发球权得分制,第五局(决胜局)采用每球得分制。
2.每局之间的休息时间为三分钟。
(1988年汉城奥运会代表大会上通过,1988年12月执行。)
以往的排球比赛时间是很难控制的。据统计,在近几年的大型世界性排球比赛中,一场球的最短时间为29分钟,而最长的则达3小时35分钟,有史以来最高连续换发球的记录是28次。比赛时间的不确定性给排球运动的发展带来许多不利因素。这条规则的修改,使排球比赛的时间得以缩短,更便于电视转播,更有利于排球运动向商业化的道路迈进。
六、1992年~1993年
1.前四局最高分限为17分,决胜局当比分为14∶14时,比赛继续进行至某队领先两分为止,无最高分限。
2.允许队员越出无障碍区救球。
3.膝关节和膝关节以上身体任何部位都允许击球。
4.在进攻性击球时,轻击和吊球是允许的,但击球动作必须清晰,并无携带推压现象。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代表大会上通过,1993年1月执行。)
此次规则修改,主要是考虑如何减少比赛的中断次数,提高比赛的精彩性。因此,取消了决胜局的最高分限,扩大了队员击球的区域,队员的合理触球部位由腰以上部位扩展到膝关节以上部位,大腿触球视为好球。
七、1994年~1995年
1.扩大了发球区,端线后9米为发球区。
2.球可以触及身体的任何部位。
3.球必须被击出,不得接住或抛出,球可以向任何方向反弹。
4.取消第一次击球中的“”犯规。
5.触网为犯规,但队员在无试图击球的情况下,偶尔触网除外。
(1994年研究试验,1995年国际排联代表大会上通过,1995年1月执行。)
这次规则修改是在1992年规则修改基础上的又一次重大修改,对排球运动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发球区扩大,使发球技术得到了发展,特别是斜向助跑跳发球技术的运用,使发垫球技术由相对平衡走向新的不平衡阶段。允许队员身体的任何部位触球是排球技术的一次革命。由过去的手臂技术转变为现在的手脚并用技术,扩大了击球的方法。同时,规则的修改要求我们对持球建立新的概念。修改前的规则规定:“击球必须清晰,并不得有较长的停留,如携带、推掷、捞捧等”。规则修改后,放宽了击球的时间概念,即“球必须被击出,不得接住或抛出。”由于取消了第一次击球时的“”犯规,使队员在接发球,接对方推攻球等情况下,更大胆地使用上手传球技术,以此来提高接球的准确性,加快进攻和反击的速度。
八、1996年
1.限制线的延长线向两侧边线延长1.75米。以分别为五条长15厘米各相隔20厘米的短线划成。
2.男子比赛,球的气压力0.30~0.325公斤/平方厘米,女子比赛用球1998年后再最后确定。
3.球从过网区以外的空间飞入对方无障碍区,本队队员在下列情况下可以将球击回:
a.不得接触对方的场区。
b.球从同侧过网区以外击回。
c.对方队员不得阻碍此回击球的行动。
4.队员的一只脚(双脚)一只手(双手)越过中线触及对方场区的同时,脚或手的一部分还接触中线或置于中线上空是允许的,但不得影响对方。
5.警告,在一场比赛中,第一次亮黄牌,第二次给红牌。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代表大会通过,1997年1月1日执行。)
这是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代表大会上通过的规则,1997年1月1日后开始执行,修改的根本目的还是在于减少比赛的中断,提高精彩性。男子比赛用球气压的降低。在于减小击球力量和飞行速度,有利于防守,增加来回球的次数。今后国际排联还将降低女子比赛用球的气压,待1998年代表大会上再最后确定。1996年的女排大奖赛,试验自由防守队员制,规定每队可有两名自由防守队员参加比赛,他们不受换人次数的限制,只能作为后排队员进行比赛,不得拦网、进攻和发球,在前场区上手传高于球网的球时,任何队员不得直接将球击入对方,此条规则修改的目的在于提高后防能力,为防守能力强的矮个子队员提供参赛的机会。
亚运女排排位赛是什么意思啊
该排位赛意思是有竞赛规则进行比赛。
排位赛通常分为循环赛和淘汰赛两个阶段。循环赛有单循环、双循环和分组循环三种比赛方法,参加比赛的队伍会采用各种特点的循环比赛方式,来公平地完成竞赛任务并且选出优秀队伍和淘汰队伍。
淘汰赛则直接进行两两比赛,输即淘汰出局,直至产生冠军。这样的比赛安排旨在通过不同的竞赛阶段,选出实力最强的队伍,体现了公平竞争和拼搏精神。
简述世界上主要排球赛事
1、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
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FIVB Volleyball Women's World Championship)是由国际排联(FIVB)举办的国际排球比赛,每4年举行一届,始于1952年,是女排“三大赛”(世锦赛、世界杯和奥运会女排比赛)中最早的赛事,也是参赛球队最多的赛事。至今已举办过17届。
中国女排分别于1982年和1986年两次获得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冠军。最近一届比赛即2014年世锦赛中,球队摘得银牌,这是新世纪以来中国女排在该项赛事上获得的最好成绩。
2、奥运会女子排球赛
女子排球,是目前奥运会比赛项目之一。1964年,排球运动首次亮相日本东京奥运会赛场,有10支男队和6支女队参加了比赛。奥运会排球比赛的规模已由最初的10支男队和6支女队发展到男女各12支队伍。迄今为止,共有5支女队(日本、前苏联、中国、古巴、巴西)荣膺过奥运会女子排球冠军的殊荣。
3、世界杯排球赛
世界杯是由全球高水平的男、女球队参加的国际性的排球比赛,每四年举办一次。自从1991年世界杯赛被改为在奥运会的前一年举行,相当于是奥运会的资格赛。
世界杯赛前身是“三大洲”排球赛,即(亚、欧、美)三大洲。1964年国际排联将其更名为“世界杯”排球赛,并决定于1965年9月在波兰举行首届世界杯男子排球赛,1973年在乌拉圭举办了第一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
扩展资料
排球比赛的主要特点:
1、群众性
排球场地设备简单,比赛规则容易掌握。既可在球场上比赛和训练,亦可以在一般空地上活动,运动量可大可小,适合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体质、不同训练程度的人。
2、全面性
规则规定,每个队员都要进行位置轮转,既要到前排扣球与拦网,又要轮到后排防守与接应。要求每个队员必须全面地掌握各项技术,能在各个位置上比赛。
3、技巧性
规则规定,比赛中球不能落地,不得持球、。击球时间的短暂,击球空间的多变,决定了排球的高度技巧性。
4、对抗性
排球比赛中,双方的攻防转换始终是在激烈的对抗中进行。高水平比赛中,对抗的焦点在网上的扣拦上。在一场比赛中,夺取一分往往需要经过多个回合的交锋。水平越高的比赛,对抗争夺也越激烈。
5、两重性
排球是多种技术都可以得分,也能失分的项目,这种情况在决胜局比赛中更加突出,所以说每项技术都具有攻防的两重性,因此,要求技术既要有攻击性,又要有准确性。
6、集体性
排球比赛是集体比赛项目,除发球外,都是在集体配合中进行的。没有严密的集体配合,再好的个人技术也难以发挥,更无法发挥战术的作用。水平越高的队,集体配合就越严密。
百度百科——奥运会女子排球赛
百度百科——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
百度百科——世界杯排球赛
排球的比赛制度
在世界排球比赛中,世界三大赛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因此,我回答你的这个问题是以三大赛为准,至于瑞士精英赛、世界女排大奖赛(男排为世界男排联赛)等无关痛痒的商业比赛就不再多说。
1.世界锦标赛
世界锦标赛是三大赛中赛制最为复杂的,具体以今年日本世界锦标赛为例。
决赛阶段共有24支球队参加,以往的赛制大致为:
第一阶段,24支球队按照主办方和世界排名决定出12支种子球队,之后S型排列均匀地被分为四个小组A、B、C、D,每组6支队伍,小组内单循环赛制确定小组排名,小组的前三名队伍晋升第二阶段的比赛,第四、五、六名的队伍将被淘汰出局;
第二阶段,晋级的12支球队再分为三个小组E、F、G,每组四支队伍(此次分组不是随机抽签的,而是固定的按照赛前制定好的对号入座办法),即E组为1A、2B、2C、3D,F组为1B、2A、2D、3C,G组为1C、1D、3A、3B,组内单循环赛决定小组排名,三组内排位第四的队伍和另外一支排位第三的成绩最差的队伍将被淘汰出局(共淘汰掉4支队伍),也即三组内排名前两位以及成绩最好的两支排名第三的球队共8支球队进入下一轮。通过了第
二阶段的8支队伍将继续参加接下来的四分之一决赛;
第三阶段,进入淘汰赛;首先是四分之一赛,第一组两场比赛,分别是E1-F3或G3、F1-E3或G3,两场胜者进行半决赛,另一组两场比赛为G1-E2 、F2-G2,同样也是两场比赛的胜者进行另一场半决赛,两场半决赛胜者进行最后的冠亚军决赛。
这是以往世锦赛的大致赛制,这个赛制有两个缺点:第一,因为赛前制定好了对号入座的分组流程,所以比赛的时候可以为了选择对手而打假球发生让球事件;第二,第二阶段组内单循环时,可能会再次遇到第一阶段小组赛时单循环的对手,即和同一支队伍打两次;
今年在日本举行的2006年排球世锦赛,赛制发生了改变,具体如下:
第一阶段,24支球队被分为4个小组A、B、C、D,每个小组6支队伍,组内单循环后确定小组排名,小组前四位晋级第二阶段,第五、六名被淘汰出局;这一阶段每支球队要进行五场比赛;
第二阶段,晋级的16支球队被分为E、F两个小组,E组为A、D组的前四名,F组为B、C组的前四名,每个小组为8支球队,仍然采用单循环赛同时第一阶段的成绩要带入第二阶段,即第一阶段小组赛时交过手的队伍在第二阶段不再交手,这样在第二阶段每支球队只进行四场比赛;每小组前两位直接进入4强;
第三阶段,E、F组前两名进行交叉半决赛,E1-F2 、F1-E2,胜者进行冠亚军决赛。
这个新赛制,决定了如果想争取好的名次,每一个阶段的每一场球都要全力以赴,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让球事件的发生,但并非绝对的,比如F组最有可能出线前两名的球队是意大利和古巴,而E组中有中国、俄罗斯、巴西、美国,很难说是否会有为了半决赛对阵更有利而选择对手,不过往往人算不如天算!
具体看今年女排的分组形势:
A组:日本、韩国、波兰、哥斯达黎加、中国台北、肯尼亚队;
B组:中国、俄罗斯、德国、墨西哥、多米尼加、阿塞拜疆队;
C组:巴西、美国、荷兰、波多黎各、哈萨克斯坦、喀麦隆队;
D组:意大利、古巴、土耳其、埃及、塞黑、秘鲁队。
2.世界杯排球赛
世界杯排球赛赛制非常非常简单,就是12支球队的大循环,也就是每支队伍都要打11场比赛。
世界杯由各大洲锦标赛冠亚军球队、东道主和一个外卡名额共12支队伍分A、B两个组在不同的城市分三个阶段进行较量,也就是第一阶段为同组较量,2、3阶段为两组大较量。最后按各队胜负场次和C值Z值排出名次。
3.奥运会排球赛
包括各洲冠军队、世界杯前三、东道主、落选赛优胜者共12支球队分A、B两组。先在小组内进行单循环赛,成绩最好的前四名进入8强,每组后两名淘汰;8强赛开始为交叉淘汰赛,A1-B4;A2-B3;A3-B2;A4-B1,之后A1-B4组的胜出者与A3-B2组的胜出者争夺一个半决赛名额,A2-B3组的胜出者与A4-B1组的胜出者争夺另一个半决赛名额,最后决出冠军。
排球规则
排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
排球规则的主要内容
排球规则是由技术性规定、非技术性规定和场地设备要求等方面的内容决定的。
1.排球比赛的场地和设备
a.比赛场地
分比赛场区和无障碍区。比赛场区为长18米,宽9米的长方形,其四周至少有3米宽呈长方形对称的无障碍区,从地面量起至少有7米的无障碍空间。国际比赛的场区边线外的场区至少5米,端线后至少9米,上空的无障碍空间至少12.5米。
b.比赛场地的场区
比赛场区:由中线的中心线分为长9米、宽9米的两个相等的场区。
前场区:每个场区各划一条距离中线中心线3米的进攻线(其宽度包括在内)。中线与进攻线之间为前场区。
换人区:两条进攻线的延长线之间,记录台一侧边线外的范围为换人区。
发球区:在两边的端线外,两条边线的延长线上,各划两条长15厘米,
垂直并距离端线20厘米的短线,两条端线之间为发球区。发球区的深度延至无障碍区的终端。
准备活动区:在两个无障碍区外的替补席远端,划3*3米见方的区域为准备活动区。
c.比赛场地的要求
地面:必须平坦、水平、划一。世界性比赛场地地面只能为木质或合成物。
界线:宽均为5厘米,其宽度包括在各个场区内。
颜色:室内必须为浅色。界线颜色要与地面颜色不同。世界性比赛场地界线为白色,比赛场区和无障碍区分别为不同的颜色。
温湿度和照明:室内最低温度不得低于10摄氏度(50华氏度)。照明度为1000--1500勒克斯。世界性比赛的室内温度,最高不得高于25摄氏度(77华氏度),最低不低于16摄氏度(61华氏度)。湿度不得高于60%。
d.比赛的器材与设备
器材除规定的网柱、球网、标志带、标志杆和比赛球外,还有以下设备:
球队用的长椅:长度至少应能坐9人。
记录台:一般坐两个人,一名正式记录员,一名辅助记录员。国内比赛一般只有一名记录员和一名广播员在记录台就座。
裁判台:要能升降,下部要用防护套包好,以防队员救球时受伤。
量网尺:长度要在2.50米以上,并在男子网高2.43米和女子网高2.24米处画标记,同时在这两个高度上方2厘米处画上另一种标记。
气压表:比赛球的气压为0.40-0.45公斤/平方厘米,所有比赛用球的气压必须一致。
比赛用球和球架:要求将5只比赛球放到球架上,比赛采用三球制。
计分器:能显示双方的比赛分数、双方的暂停和换人次数。
换人牌:为1-18号,两侧的颜色最好有区别,并用盒子装好。
拖把:需要六个拖把供擦地员使用。
小毛巾:至少需要十块供擦地员和捡求援球员使用的小毛巾,毛巾最小为4厘米见方,最大为40厘米*80厘米。
气筒:球压不足时,供充气用。
蜂鸣器:最好能让教练员和记录员都能使用。
表格:包括记录表、位置表、成绩报告单和广播员用表等。
2.非技术性规定
a.队员的服装
队员的服装包括上衣、短裤和运动鞋。上衣、短裤和袜子必须统一、整洁和颜色一致。国际比赛中,全队队员鞋子的颜色必须一致,但商标可以不同。上衣的号码必须是1-18号,号码的颜色必须与上衣明显不同。身前号码至少为10厘米宽,身后号码至少为15厘米高,号码笔画宽度至少为2厘米。
b.禁止佩带的物品
禁止佩带可能造成上伤害及有利于人为加力的物品。可以戴眼镜参加比赛,但所引起的后果一切由个人负责。
c.参加者的基本权力
队长、教练员、队员都有其相对应的权力。在此不作详细介绍。请大家参阅有关资料。
3.技术性规定
发球:发球队员必须在第一裁判员鸣哨5秒钟内,将球抛起或持球手撤离,在球落地前,将一只手或手臂的任何部分将球击出。如球未触及发球队员而落地,则被认为是第一次发球试图。在发球试图后,第一裁判员应及时鸣哨允许再次发球,发球队员必须在再次鸣哨后的3秒中将球发出。发球队员在击球时或击球起跳时,不得踏及场区(包括端线)或发球区以外的地面。击球后,可以踏及或落在场区内或发球区以外的地面。在每次发球时都允许有一次发球试图。
队员的场上位置:在发球队员击球时,双方队员必须在本场区内各站两排,每排三名队员。发球队员不受场上位置的限制。队员的位置据其脚的着地部位来判定。在发球队员击球的一刹那,场上队员脚的着地部位必须符合其位置要求。在发球后,队员可以在本场区和无障碍区的任何位置上。
网下穿越:在不防碍对方比赛的情况下,允许队员在网下穿越进入对方空间。允许队员的一只脚或双脚越过中线触及对方场区的同时,脚的一部分还接触中线或置于中线上空。除脚以外,不允许队员身体的任何其他部分接触对方的场区.在比赛中断后,队员可以进入对方场地。
触网:新规则规定触网为犯规,但队员在无试图击球的情况下,偶尔触网不算犯规。
进攻性击球:指发球和拦网外的其他所有向对方的击球。前排队员可以对任何高度的球完成进攻性击球,但触球时必须在本场地空间。后排队员则允许在后场区对任何高度的球完成进攻性击球,但起跳时脚不得踏及或越过进攻线,击球后可以落在前场区。
拦网:只有前排队员允许完成拦网,后排队员不得完成拦网。
比赛中的击球:队员的身体任何部位都允许触球。但球必须被击出,不得接住或抛出,球可以向任何方向反弹。队员若违背上述规定,则为持球。球必须触及身体的不同部位。若球先后触及队员的不同部位,则为犯规。
3.执行规则的原则
执行规则的基本原则是以规则的作用和影响因素为基础的。
主要原则有:
1)使比赛在良好和公正的条件下进行。
2)积极鼓励观赏性。
3)加强裁判员之间的协作。
4.裁判员之间的配合
包括第一二裁判员之间的配合、第一裁判员与记录员之间的配合、第一裁判员与司线员之间的配合、第二裁判员与记录员之间的配合、第二裁判员与司线员之间的配合以及司线员之间的配合。具体内容在此不详细介绍。
排球自由人规则简介
"自由球员"或"自由人"(LIBERO)是国际排联于1996年世界女排大奖赛中试行的一项规则,称为自由球员(Libero Defensive Player)。自由防守球员的功能在于加强防守达到平衡攻守的效果。
自由球员的规则如下:
1. 球队可以没有自由球员,但最多只登记两人。
2.一队在比赛时只能有一位自由球员在场上。
3.自由球员必须身着与其他同队球员明显不同颜色的球衣。
4.自由球员的替补不计入普通球员的替换次数(不纪录)。
5.自由球员的替补必须于一球落地之后至第一裁判发球哨音响起前完成(教练无须请求自由球员的替补或使用号码牌);并只限于替换同一人,且同一自由球员的替换至少须以一球的往返为间隔(即一次死球)。
6.记录表须注明自由球员。
7.自由球员不得列于轮转表上,但可于比赛前替换上场。
8.自由球员的轮转只限于后排。不得发球或轮转至前排,并不得拦网或企图拦网。
9.如球的位置高于网高,自由球员不得于场上任何位置将球处理过网至对方场地。
10.如第二传球为自由球员于前排以高手将球传出,则第三球攻击高度不得超过网高。
11.自由球员不得为球队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