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mvp_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2024
1.cuva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
2.女排天才惨遭国家队除名,女排将永不用,她是谁呢?
3.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
4.女排运动员张常宁身高是
5.排球教练郎平的励志故事
张常宁是中国女排的一名优秀队员,长得漂亮只能说是一个加分项,她最大的优点绝对不是的长得好看。她真正值得被喜欢的点在于她和中国女排其他的优秀队员一样,在训练中刻苦努力获得教练和队友的热认可,在比赛中奋力拼搏取得好成绩,获得对手的敬畏和球迷的爱戴,包括和队友之间默契配合,时刻为集体着想等等,这些都是她的闪光点。
从中国女排取得瞩目成绩的时候起,不光漂亮的张常宁自己有着很高的人气,整个由郎平主教练带领的中国女排都人气高涨特别受欢迎。因为中国女排的优异成绩对得起祖国的支持与栽培,更没有辜负任何一位球迷的期待。张常宁作为其中一员,我不否认她因为长得漂亮获得了一定的关注,但是其他的女排姑娘们也都很美,性格也好,整个团体的互动才是中国女排每一位成员吸粉的原因。
? “女排精神”这个词也被很多人和网络媒体引用,一些演说也会拿来举例。这不是单靠任何一位女排队员获得的,而是中国女排的所有队员包括主教练郎平的共同努力,默契配合才得来的。可以说中国女排没有个人英雄,能有今天的成就,每一个人都是必不可少的一分子。
再者说,这个世界上根本就不缺美女,艺术体操,花滑等观赏性高,优雅美观的运动项目,还有圈里,颜值高身材好的大美人不要太多。所以大家喜欢张常宁,喜欢中国女排,是出于对姑娘们运动精神的认可。
cuva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
在团队中要不要保持个性?个性和共性如何相处?人当然要有个性,但是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中,你的个性必须与集体、和环境协调相适应,而不是一味彰显自我,自己有能力就为所欲为,使自己成为一个个团队不协调,缺乏团队意识的人。
正确处理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则需要人生的智慧和磨炼。正所谓不撞南墙不回头,人们总是在坎坷中经历成长。人的成长离不开挫折教育,多碰些钉子就好了!
张锦文就是个例子,因为个性太强,脱离了女排队伍。在中国建国七十周年的激动时刻,中国女排在2019年9月29日女排以11胜0负的战绩夺得了女排世界杯的冠军,中国女排成了了大家关注的重点。不知她做何感想。张锦文,一个在世青赛中拿到了3届MVP的排球天才,纵观女排历史上,也只有朱婷与杨涵玉可以与之相比,可是现在在女排队查无此人。
天赋人生
张锦文出生在江苏一个普通家庭中,基因良好,个子和同龄人相比特别高而且弹跳力强。被体育老师发掘,让她练习篮球排球等。她开始对排球产生浓厚兴趣,由于她拥有出众的身高,运动天赋极强,在排球场上司职副攻手。
张锦文因为自己对排球的热爱和天赋,十几岁就入选了国青队,成为国家队候补人选,随着练习时间不断增加,张锦文表现越来越出色。时任中国女排主教练的郎平立即将她召入国家队。
在进入国家队后,郎平对张锦文的天赋赞不绝口。张锦文也不负众望。1995年,她带领中国女排青年队取得首个世青赛冠军,并荣获mvp。
张锦文的能力大家有目共睹,尤其是首次世青会夺得mvp后,又连续两次在世青上夺得mvp。张锦文深得郎平教练喜欢,郎平教练对张锦文寄予厚望,张锦文也认为自己的开挂人生即将开启。
恃才傲物
张锦文年少成名,天赋异禀,过于娇纵。在排球竞技中,团队中的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位置,同时赛场上的站位也在不断地轮换。必须要有强烈的团队意识和默契。但是张锦文就缺乏这种意识。
排球需要每个人都要做到能够随机应变,既能进攻、亦能防守,能够在瞬息万变的赛场上,以不变应万变,张锦文太骄傲了,她过于重视自己的个性,专注于自己运球技能,努力提高弹跳能力,却忽视战略技能。
其次,排球竞技作为团体项目,讲究的是团队协作,个体间的战术配合组成一个默契的团体,这是排球制胜关键战术。张锦文倚仗自己熟练的技术和自己的弹跳天赋,经常不参加队里的团体训练。教练多次约谈,让她改掉自己的缺点,但是她毫无所动。
她就像独自盛开的寒梅,高傲,孤独,和百花格格不入。
被女排除名
事情起因是这样的,张锦文和队友在公共浴室洗澡,澡堂淋浴喷头有限,人也多。澡堂有一个大妈占着淋浴喷头不洗澡在洗自己的衣服,张锦文让大妈让开,大妈不让,双方争执不下。最终张锦文动了手。
大妈是队里的会计,被张锦文打伤,幸好及时送往医院,没有出现大问题,身体出现轻微骨折。这件事后果很严重,张锦文被排球队里批评。结果事情不算完,被媒体知道了。
一时间各大新闻媒体都拿张锦文,女排做噱头。张锦文打人事件被媒体争相报道,正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因为女排本来就倍受人关注,处于风口浪尖上。都是张锦文德不配位女排怎么恶劣等新闻内容。丝毫不提细节。
因为张锦文打人事件产生的影响恶劣,顶不过舆论压力。这件事成了张锦文离开女排的导火索。
从乒乓外交,再到女排夺冠,竞技体育不仅仅是一项体育运动,而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女排代表着国家,女排精神是一种不屈不挠团结奋斗的精神。
张锦文恃才傲物,不团结队友,自由散漫,与女排格格不入,郎平教练最终决定让张锦文退出女排。并直言只要有我郎平在一天,女排队永远不用她张锦文。
重新开始
在2015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男子排球队夺得了冠军。在采访张锦文的时候她说 "采访可以,但不能光宣传我一个人啊,冠军是咱们整个团队拼来的,更离不开咱们整个体育部、学校的各种支持,荣誉是属于整个团队的!"
张锦文说番话可见她已经明白了团体的重要性。当张锦文退役后,她回到了江苏,去到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担任体育部的排球队长。
当张锦文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时,学校没有专门的排球队,只有几个热爱排球的少年组建了排球社。都是是出于兴趣,并没有专业的技巧。
张锦文重新整顿排球社,挑选了学校身体素质还可以的同学,像朋友般推心置腹、吐露衷肠,正式组建了排球队。从2005年开始,张锦文开始训练男排,她也继续从事了排球运动。
在张锦文的带领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男排分别赢得了2008、2009、2010年举办的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的亚军;在2014-2015年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的总决赛上获得第五名的喜人成绩,并且在2016年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总决赛上荣获冠军。
张锦文真的热爱排球,当她因为个性问题离开排球队,被郎平教练放下狠话,她仍旧能够顶住舆论的压力,继续从事排球这个行业。这就是女排精神。
她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永不言弃,追求成功,永不服输,战胜自我的勇气,是"女排精神"最动人的诠释。她不能加入女排,但她担任男排教练,将这种"女排精神"继续延续下去。正是这种乐观和坚韧,还原了体育精神的真正要义。
女排天才惨遭国家队除名,女排将永不用,她是谁呢?
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是由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主办的一项重要赛事。
这项赛事自2004年开始举办,每年约有3000多支大学生排球队伍参加。它不仅促进了大学生体育锻炼和比赛经验的积累,也为国家选拔优秀排球人才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以下将更详细地介绍该赛事的组织形式、历史背景及其意义。
一、组织形式
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分为A、B、C三个级别进行,各级别再细分为东部和西部两个赛区。比赛从9月开赛,至次年1月结束,共计四个月。其中,A级联赛的冠军可获得全国大专生排球联赛的参赛资格,选手还可以通过参加此项赛事,争取进入国家队,参加国际赛事。
二、历史背景
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是在国家体育总局学生体育运动管理中心的指导下,由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主办的。从一开始的十多支参赛队伍到现在的3000多支,大学生排球运动经过了长足的发展。它既是中国高等教育体育改革的一项创新举措,也是运动员在大学时期的重要比赛。
三、意义
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对于大学生态度形成、运动技能提高、锻炼身体、增加比赛经验、培养运动员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影响。此外,该项赛事也为全国优秀排球人才的挖掘和选拔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通过参加比赛,选手不但能够体验到比赛的紧张氛围和压力,还能在角逐中不断提升自己,为未来的排球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既是一项重要的大学生体育赛事,也是国家培养优秀排球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无论是谁参加,都可从中获得知识、技能及经验的提高,对于推广校园体育、促进全民健身和发展我国体育运动具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
中国女排,是中国的骄傲。从郎平到惠若琪再到朱婷,在中国女排史上,曾先后出现过非常多优秀的排球运动员。我们文章的主人公,是女排前国手张锦文。
可能很多年轻球迷,对张锦文这个名字还感到陌生。她曾是江苏女排主力副攻,天赋异禀,年纪轻轻就得到了郎平指导的青睐,将她带进国家队。
在世界青年女子排球锦标赛中,张锦文率队夺冠,并且获得MVP。如此一位天才球员,才华横溢,她的排球生涯,本应该更出彩。只可惜,张锦文就像一颗流星一样,在中国排坛一划而过。郎平指导更是直言:只要有我在,国家队将永不用她,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可能是因为成名太早的缘故,张锦文受过的挫折太少。年纪轻轻就被众人吹捧,难免容易得意忘形。但,忘形还能被理解,可忘本不行。
有一次,张锦文与澡堂大妈发生矛盾,并且大打出手。这件事情传到了郎平耳朵里,就有了上文中的那句话。
身为中国女排一员,她们代表的早已经不是个人。她们的一举一动,背后是女排这个集体。换而言之,张锦文损害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形象,而是给整个国家队抹黑。
更何况,被打的对象还只是澡堂大妈。之后,张锦文被国家队除名,也许,这就是她为自己的年少轻狂所付出的代价。
如今回过头来看,郎平的做法对吗?一直以来都有两个声音。有人认为,欲做事先做人,张锦文的做法触碰到了郎平的底线,离开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也有人认为,张锦文是不可多得的副攻人才。郎平的做法有些过,她完全可以进行批评教育,甚至于其他惩罚方式。
离开国家队后,张锦文并没有一蹶不振。她进入南京某院校担任排球教练,曾连续三年带队拿到全国大学生联赛亚军,也曾率队夺冠,她依然热爱着排球事业,也竭力在为中国的排球事业发展做出贡献,加油!
女排运动员张常宁身高是
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介绍如下:
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CUVA)由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批准,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排球分会主办,于2006—2007年度隆重推出首届联赛,每年举办一届,并与其衍生赛事一起共同打造成健康规范、充满激情、全面进步和不断提升的中国大学生优秀传统赛事。
包括中国大学生男排联赛和中国大学生女排联赛。2018~2019赛季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具有全新赛制、高科技含量和包装升级等特点。比赛将从2018年9月到2019年5月,覆盖全国33个省市自治区、100多所高校、2000余个院系,将有超过11万学生运动员参赛。
全新的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CUVA)logo和VI系统同步推出。国际知名公司量身定做的全新VI系统,图形上标志由人打排球动势为主要创意主体,凸显行业属性,同时体现出当代大学生的激情活力与向上拼搏的精神。
色彩上红黄蓝三原色体现大学生的活力与激情,红黄蓝黑四彩面积构成的分配是根据荷兰抽象派大师蒙德里安三色构成提炼出来,标志整体看上去颜色搭配饱满舒适。
标志主体是人打排球的动势,是由中国传统篆书提炼出来,体现中国元素的传承和发扬。辅助图形整体以动感的曲线元素为主体,形式上进行线面结合的表现手法加强视觉的层次感。多彩的色彩曲线体现出当代大学生多彩世界、多彩梦想的核心主题。
图形整体凸显出“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的整体品牌核心理念,且视觉突出,形式多样,后期在不同载体下均可以完美地呈现,保证视觉的识别度与统一性。
排球教练郎平的励志故事
女排运动员张常宁身高是195cm,体重72千克。张常宁生于排球世家。2009年,因出色的身体条件、扎实的基本功底而直接进入中国女子沙滩排球队,此时年仅14岁。2018年8月,入选2018福布斯中国30岁以下精英榜。
2014年第四届女排亚洲杯赛将于9月6日-12日在深圳大运中心体育馆举行,张常宁代表国家队首次亮相室内排球赛场,身披8号战袍,司职主攻。比赛期间,她几乎场场荣膺得分王,最后为中国女排夺得最后的冠军立下汗马功劳。虽然最后没有获得MVP,但其出色的表现和入选赛会成绩对于年仅19岁,首次为国征战的她来说仍是值得肯定的。
2017年1月15日,中国女排获得2016年CCTV体坛风云人物最佳团队奖、评委会大奖。2017年2月8日,中国女排获得《感动中国》2016年度特别致敬。2016-2017赛季,张常宁所在的江苏女排夺得球队历史上首个全国联赛冠军;2017年4月6日,获得了中国排协2016-2017排球联赛MVP。
排球教练郎平的励志故事
许多人都有关注奥运会,对于奥运会也有比较深的认识。有些人则对奥运会一点兴趣都没有,但不管如何,只要我们热爱生活,热爱我们的祖国就好。以下是我整理的排球教练郎平的励志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排球教练郎平的励志故事 篇1
2015年郎平终可一偿夙愿,20年等一冠,她更值得。作为运动员,“铁榔头”毋庸置疑地被公认为中国女排实现5连冠的功臣。退役后转型当教练,她在1995年回国执掌低谷中的中国女排。在北京奥运周期,她出任过美国女排主教练4年之久。2013年,她再次临危受命,扛起带领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会争夺奖牌的重担。从1995年到2015年,郎平那近乎完美的教练生涯中,世界三大赛还欠她一枚正名的金牌。
郎平出生于1960年12月10日,那是一个寒冻大地的冬日。由于自然灾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大家”与“小家”的经济条件都很差。襁褓时期的郎平,身体虚弱,母亲常用小米粥来补充她的营养需求,没有给过她特别的优待。对于这段生活,她的母亲坦然地认为:“那时的生活就是那样,没什么值得奇怪的。”母亲这种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艰苦生活的思想,对郎平日后的成长影响颇深。
郎平7岁那年,迈进了小学的门坎儿。在北京市朝阳区东光路小学,开始了她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涯。说起郎平的性格,既有生长在北方的父亲那种豪爽和奔放,又有来自南方的母亲那种恬静和细腻。这种优良性格使她“动”起来像个男孩子一样勇敢顽强,“静”下来又能比一般女孩子更为文静。
有一回,几个男孩子要和她比赛上树,看谁爬得高。别的女孩子听了都咋舌,可她却不服气地抬头看了看树的高度,然后毫不犹豫地硬是爬上去了,令伙伴们佩服不已。郎平的父亲是个体育迷,一有机会,他就带着女儿到住家附近的北京工人体育馆去看比赛。父亲对体育的酷爱,影响着郎平。在郎平少年时代的记忆里,排球给她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随着岁月的改变,郎平的个头儿越长越高了。站在同龄人当中,她犹如“鹤立鸡群”,非常突出。1978年,郎平参加全国排球甲级队联赛,崭露头角,被袁伟民教练看中,进了国家队。经过刻苦磨练,她成为“世界三大扣球手之一”。出色的高位拦网和落地开花的扣杀技术,让世人为之惊讶。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我这孩子并不比别的孩子笨,就是没耐性,做事总是虎头蛇尾,半途而废。”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应该知道,做事是否有头有尾,有始有终,属于心理活动中的意志品质问题。意志是否坚强,对长大后学习、工作的成败都有重要的影响。
排球教练郎平的励志故事 篇2奥运会结束后,郎平离开了美国女排,去往土耳其执教。2009年,郎平回国执教广州恒大女排。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郎平看到中国女排败给日本被挤出四强,当中国记者让她谈一谈时,她顿时泣不成声。
2013年4月,郎平临危受命接手青黄不接的女排,这是一个并不讨喜的位置。在此前的亚锦赛上,女排创造了亚洲第四的最差战绩。
这两年,在这支90后甚至95后占据大半江山的球队,郎平是当之无愧的主心骨,55岁的她既是教练也是母亲。
在场上她言传身教。腰椎不好的她走起路来略显蹒跚,但一旦要讲解技战术,还是选择亲自上阵,哪怕训练课后,自己也要花上半小时做理疗。
在场下,她更是对队员体贴入微,鼓励年轻的队员有自己个性,也会自己掏钱给队员买蛋baifen,包春节红包,“论年纪,她们就像我的女儿一般,所以我还承担着母亲的责任。”
这位队员口中的“女神”,平时是排球联赛中最忙碌的人,她曾经在短短三天内连飞3个城市,只为了观察队员的状态。平日里,她还要搜集队员、对手的各种信息和资料,和康复理疗专家交流队员的治疗恢复方法。
她的工作热情连助理教练安家杰都感叹,“她对工作有一种饥饿感,投入起来连队员们都感到惊讶‘郎导忙起来像是30岁’。”短短2年,郎平就像工作狂一般打造了一支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世界冠军球队。
除了冠军,郎平还赋予了女排精神新含义
中国女排精神,曾以不惧艰险,不怕牺牲,为国拼命为精神内涵,那些个体价值服从于集体价值,那些超越身体极限的精神品质,被当成是经验在各个领域推广。
作为那一代女排精神的践行者和传道士,郎平的身体至今仍残留着那个时候的“馈赠”:无论是球员还是教练,她曾出现过多次晕倒在现场的事例,医生甚至做出过“三十岁年龄,六十岁骨头”的诊断。
在目前的中国女排,那些泯灭个性的魔鬼训练法则已经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润物细无声中的表达。在比赛中,郎平从来不会大声呵斥队员,而是鼓励队员要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她通过对高科技的利用,以及自己的表率引导队员。
伤病方面也是如此。2004年赵蕊蕊受伤后,相关方面组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游说团,给赵蕊蕊灌输需要尽快恢复回到赛场的理念,希望赵蕊蕊能再次上场比赛。于是,赵蕊蕊终于创造了骨折病人的生理奇迹:2004年奥运会,雅典第一战,赵蕊蕊披挂上场,但仅仅5分钟之后便“咔嚓倒地”。
但这次,尽管惠若琪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而她也表达了继续参与比赛的意愿,但在检查后,郎平等还是作出了她不随队参赛,留京观察的决定。有关方面甚至为此调整了比赛成绩要求,而“以人为本”等词汇,也第一次出现在官员们的口中。
郎平对于中国现实和国际规则和熟稔,使得她得以再次铸就中国女排的辉煌,让中国女排在最困境时期再次腾飞:因为熟稔,她得以获取到最大限度的自由环境,充分施展其魔术般的双手,对现有体制进行解剖甚至改良。而正是在这种自由的空气中,女排姑娘们也得以一步步成长,得以在大赛中磨练自己,而不是在日复一日的严苛训练中磨灭个性。
排球教练郎平的励志故事 篇3有人说,没有郎平,就没有这支“长脸”的中国女排。是的,在中国体育史上,几乎从来没有一个人能连续30多年受大众喜爱。她在球员时代的五连冠带领中国女排走上世界之巅;执教以后再次率领中国女排重回排坛顶峰……
全部街道都回响着她的传说
1981年11月16日傍晚,学校停课、工厂停工,连乌鸦也停止聒噪,整个国家似乎都停滞下来。
全国人民守在黑白电视机和收音机前,此时,第三届女排世界杯的决赛正在进行,中国队对阵东道主日本队。
在主场球迷震耳欲聋的呐喊声中,一个叫郎平的北京女孩扣下了世界冠军,中国女排3:2艰难获胜。
中国女排7战7胜,首夺世界冠军,实现三大球历史突破。
整个中国沸腾了,人群聚拢在天安门广场,彻夜高呼“中国万岁!女排万岁!”
据说比赛颁奖典礼还没结束,国家体委、全国体育总会、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等单位的贺电就已达球队。
《人日报》12月5日报道说,当时中国女排收到的贺信、贺电和各种纪念品达3万件,而这当中,有3000多件都是“点名”送给郎平的。山西太原机械学院全体师生甚至送来了一块近两米长的横匾,写着“振兴中华”四个贴金大字。
次日,国内几乎全部报纸头版头条都在报道女排夺冠。《人日报》头版:《学习女排,振兴中华——中国赢了》,评论员写道,“用中国女排的这种精神去搞现代化建设,何愁现代化不能实现?”
她是“世界第一主攻手”,球迷口中的“铁榔头”
“打球已经完全不是我们自己个人的事情、个人的行为,而是国家大事,我自己都不属于自己。女排是一面旗帜。女排的气势,振兴了一个时代,她是80年代的象征。”
女排的灵魂人物,郎平曾在自传《激情岁月》中这样写道。
据统计,7场比赛,中国队共扣球1116次,其中郎平一人扣球407次,得到79分,扣球命中率接近50%。球迷们亲切地称她为“铁榔头”,她扣球的英姿甚至被画成漫画印上了邮票。
世界第一主攻手的名号得来不虚。当时的郎平展现了逆天的身体素质,后辈至今只能望其项背。
她力量无穷:深蹲达到180KG,和男子散打王柳海龙旗鼓相当。前女排主教练陈忠和甚至说,郎平的扣球和男子运动员没什么区别;她体能无解:单场比赛最多扣杀96次,整整是别人的两倍。要知道伦敦奥运会时,惠若琪扣了50次,一旁的解说就惊叹说:“这简直是惊人的次数。”而这样的次数只是郎平的平均水平。
她背负10亿人期许,不断书写传奇
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郎平的神话彻底达到了巅峰。
尽管小组赛1:3不敌美国女排,尽管背负着巨大压力,但郎平还是率领中国女排勇夺桂冠。
夺冠的那一刻,全部人都沸腾了。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女排在决赛中以3比0战胜东道主美国队,夺得金牌,赢得三连冠傲人成绩。
这一刻,郎平真的不是一个人在打球。在她的背后,肩负了10亿人的目光和期盼。
1985年11月17日,中国队以3比1战胜古巴队后,郎平激动地高高跳起。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这句响彻天空的庆祝口号,跟郎平一样,在中国体育史上划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然而,传说还在继续。队员时代,她包揽了三大赛的冠军MVP(1982世锦赛,1984奥运会,1985世界杯),短短五年就带领中国女排实现了五连冠的壮举。
退役后自费赴美求学,从“一无全部”重新来过
顶着冠军的光环,郎平退役后本可在系统内取得一份不错的工作。但郎平却选择一条不同的路,到北师大学习英语,之后又自费赴美留学。
在美国留学的时候,郎平过得十分节俭,为了省钱甚至每天都吃同样廉价的三明治。由于签证性质的.原由,郎平不能在美国打工赚钱,所以只能在学校里做排球教练,以此来抵扣她的学费。后来,为了赚钱付学费,郎平不得不到意大利摩德纳队打球赚钱。
对于这段“留洋”经历,她在自传里这样写道:
1986年,我正式退役了,先去北师大学英语,半年后,有一个机会,我决定公派自费去美国留学。
当时的想法很简单,我只想出去一两年,学学语言、开开眼界。另一个原由是,在中国女排这些年,得到很多荣誉,人们对女排队员几乎是家喻户晓。虽然退役了,可我不能像普通人一样自由自在地生活,老是被别人注意,身不由己,连上个街买东西,都受拘束。
有一次,我想去看**,买了票,故意迟到几分钟,等黑灯了,开演了,我们才找到位子坐下,没想到刚坐下,也许是我们俩的个子太高,还是被几个观众发现了,“郎平,郎平”地叫起来,这一叫,整个剧场都不安宁了,我一看情况不妙,赶紧撤。
可是,很多人不理解我的“撤”,他们总觉得,“女排”是中国的象征,我是典型的“民族英雄”,似乎不应该加入这股“出国潮”。也有人挽留我:“你是世界冠军,你是有功之臣,国家不会亏待你的。”
我觉得自己似乎被误解了,我不是怕“亏待”,我就是觉得,国家和人民待我太好,我不能再躺在“冠军”的奖杯上吃一辈子老本,不能天天坐在荣誉上。“世界冠军”只说明我的过去,而一旦从女排的队伍中退下来,我什么都不是,我得重新学习本领,我得重新开始生活,必须把自己看成“一无全部”。
一无全部的“国际农民”到美国后,因为我拿的是公派自费的签证,所以不能工作,没有经济来源。因为不能工作,我就只能把朋友家当作公家食堂,我吃饱了肚子,吃饿了心。以前都是高高在上的,现在,一下子落到最底层,还得靠人家借我汽车、给我买衣服,我全部的优势一时都没有了,心里很难平衡。
后来,我慢慢地想通了,我来美国学习,就是要掌握自己过去没有的东西,开始新的奋斗。我在大学排球队做助教。学校给我的待遇是,可以免费读书。但说是做助教,其实就是在哄着一些水平很差的队员。一开始,我心里很难接受:我是世界冠军队队员,跑到这儿来哄一群几乎不会打球的大学生,位置整个是颠倒。但我不得不说服自己:不想颠倒,回中国去,你来美国,就是找“颠倒”来的。
那时的我特别穷,白天读书时的那顿午饭,我不舍得去学校食堂或麦当劳吃,就自己做三明治带饭,去超市买点沙拉酱、洋白菜、西红柿、火腿,再买两片面包一夹,这样,花五六美元,一顿快餐的钱,我可以吃一个星期。但吃到后来,见到三明治就想吐。
为了经济独立,我又去意大利的俱乐部打球赚钱。一年后,我的签证因为这段工作经历,变为“工作签证”,在美国可以办绿卡了。而更令人欣慰的是,我以560分的托福成绩通过了语言关,而且,经过严格的考试成为新墨西哥大学体育管理专业的研究生。
这段8年的海外生活经历,历练了我的心智,我已经把自己这个“世界冠军”一脚一脚地踩到地上了,踩得很踏实。
如果我没有经历过出国后“一文不名、一无全部”的生活,没有这些起起落落、沉沉浮浮的经历,我的人生不会有第二次起航。
为把中国女排拉出低谷,她心力交瘁
1995 年,中国女排陷入低谷,郎平“临危受命”,回国担任女排主教练,她抛家别女一个人回到北京。
回国执教,不仅薪水不高,风险和压力都是巨大的,工作也特别辛苦,已签订的多项合同都取消了,丰厚的待遇和优裕的生活条件都没有了。还要长期面对同丈夫、女儿两地分居之苦。郎平说:“要是为了钱、为了工资,我就不回来了!”
她在自己的自传《燃情岁月》中有着更为详细的描述。
1994年11月,我带八佰伴世界明星队打完最后一场比赛,中国排协打电话给我,要我从香港拐一下北京再回美国,说有事情商量。到北京的当天晚上,伟民(前国家女排主教练)找我谈了女排的情况,我们确实都不忍心看着中国女排落到世界第八而一蹶不振。
伟民说,女排最缺乏的是一种精神,是教练的凝聚力,要用一种人格的力量来调动运动员,而时间又特别紧迫,离亚特兰大奥运会只有一年半时间,不允许再慢慢启动了。他对我有信心,希望我考虑,能否回来执教。我也知道,伟民教练一般是不求人的。1995年初,中国排协召开全国教练会议,决定更换中国女排的主教练,大家也提了人选,又一次想到了我。于是,排球协会一个电传接一个电传地发到我工作的新墨西哥大学,球类司司长也给我发来电传,有一句话打动了我:“郎平,祖国真的需要你!”确实,最后使我下决心的就是这句话。
当时有美国朋友劝我:你在国家队那么多年,干得那么苦,压力太大,而且,你家庭情况不好,孩子那么小,你怎么能回去呢?再说,你还有那么多的合同,这样大的牺牲值得吗?这些利弊得失,我自己全都想到了。回国、执教,这个动作确实非同小可,也许,会又一次改变我的生活和命运。
执教工作困难之多,也可想而知。但我更清楚,女排在中国人心目中有一种很特殊的位置,女排打球已经超越了排球、超越了体育本身。虽然,我离开国家队那么多年了,但大家还是想着我,尤其在女排最困难的时候,要把这副担子交给我,这是一种信任和托付。
坐在回国的飞机上,想着想着,我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大大的疑问:郎平,你胆子够大的,回去接这样一支队伍,你哪来的勇气?但我绝不盲目、绝不冲动,比较详细地阐述了我的执教想法,有一个基本精神:坚定信念,卧薪尝胆。
坐十几个小时的飞机,又在考虑训练计划,下飞机时,我有点晕晕乎乎的,头也没梳,稍微理了理。走到机舱门口,我只看到机场上有那么多人,有扛着摄像机的,有端着照相机的,有举灯的,灯都打得特别亮,我还回头看,心想,肯定有什么贵宾坐在这架飞机上。没等我想明白,这些人黑压压一片全冲我来了。好,我还迷迷糊糊呢,十几个话筒伸了过来,一个接一个地提问,我都不知道听谁的好,也不知道怎么回答,前拥后挤的,远远地,我只看了我妈和我爸一眼,他们就被人群挤没了,我也被两个警卫“架”到警卫室,海关都没过,只好走“后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