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亚·皮尔洛球衣号码-皮埃尔与安德烈的友谊
《娜塔莎》故事梗概
第一部分将娜塔莎置于动态的场景中去表现,活现出一个态度天真、情感热烈的少女形象。整个场景中,娜塔莎自己的服装一直没有弄好,却忙这忙那竭力打扮她的妈妈和表妹索尼亚。小说多视角再现了急于参加舞会的娜塔莎激动兴奋,甚至焦灼不安的心态。
第二部分主要采用心理描写刻画娜塔莎这一人物形象。娜塔莎开始不被注意,她的急切和羡慕一望而知。伯爵夫人的舞姿越是曼妙诱人,越是反映出娜塔莎的焦躁不安。
当风度翩翩的安德来公爵向她邀舞时,她的快乐、感激都明明白白写在了脸上。微妙的少女情怀在舞场上被一览无遗。
第三部分人物对话最能表现娜塔莎深陷情网的状态。收到阿那托尔情书的娜塔莎睡得安静而幸福,醒来与索尼亚的对话,活现涉世不深的她自认为拥有了爱情。
活泼的天性使得她急于把自己的幸福和表妹分享。面对质疑时,她会不假思索地说:“我爱了他一百年了。” 对话中,娜塔莎的表情瞬息万变,羞涩、恼怒、慌张、决绝。这一切原因只有一个:她的爱情来了。
扩展资料
相关故事:
1805年,在拿破仑率兵征服欧洲之后,法国和俄国之间也发生了战争。可是在俄国上层社会,人们的生活依旧恬静悠闲,社交舞会照常举行。
青年公爵安德烈·保尔康斯基把已有身孕的妻子交给退隐于领地“秃山”的父亲及妹妹玛丽娅之后,就担任库图佐夫将军的副官,向前线出发去了,他希望这次战争能为自己带来辉煌与荣耀。
安德烈刚刚留学归来的好友皮埃尔·别祖霍夫,是莫斯科数一数二的资本家,是社交界的宠儿。居心叵测的监护人库拉金公爵看到这一点,便企图把美貌但品行不端的女儿爱伦嫁给他,结果计谋顺利达成,可这桩婚事实在不幸之至。同年11月,安德烈所属的俄军在奥斯特里茨之役战败。
安德烈历尽种种艰难后回到秃山。是日夜晚,妻子莉沙正好产下一名男婴,但她却在分娩时死去了。安德烈陷入孤独和绝望中,他觉得自己的人生已告结束,便下定决心终老于领地。
另一方面,婚后不久的皮埃尔发现妻子爱伦与好友多勃赫夫之间存在暖昧关系,为了保护自己的名声,他与多勃赫夫进行决斗。
在幸运地击倒对方后,皮埃尔即与妻子分居,他也陷入了善恶和生死问题的困扰之中。不久,皮埃尔加入了共济会,得出了一套生活的哲学。他又怀着宽宏大量之心,接回了妻子。
1807年2月,俄奥联军在埃尔劳与法军进行了一场残酷的鏖战,双方损失都很惨重。6月拿破仑与沙皇签署了和平协定,暂时的和平生活开始了。
1809年春天,安德烈因贵族会之事而去拜托罗斯托夫公爵。在公爵家里,他立即为充满生命力、美丽动人的公爵的女儿娜塔莎所吸引,娜塔莎答应了他的求婚。但秃山老公爵认为她不够富有,年龄太小而加以反对。最后双方相约一年后成婚。
不久,安德烈出国了。娜塔莎伤心地答应等待一年,却又无法忍受寂寞。她结识了爱伦的兄弟阿纳托尔。在他的诱惑下,两人决定私奔。至此,她与安德烈的婚约宣告无效。这对安德烈骄傲的性格是一次极其沉重的打击,为此他痛苦不堪。然而由于军务缠身,他对此事又渐渐淡忘了。
1812年,拿破仑率先撕毁原来的和平协定,指挥军队跨过涅曼河,俄法两国再度交战,年迈的库图佐夫将军决心阻止法军继续向前推进,但由于战术失误和其他原因,并未使俄军毕其功于一役。
战役还不断进行着,双方损失都很惨重。最后,俄法军队在博罗狄诺展开了一场异常激烈的争夺战。显然,这是俄军所进行的最糟糕的战役。
库图佐夫不得不痛心地宣布军队无力保卫莫斯科,拿破仑则作为胜利者进抵又一座空城。安德烈在博罗狄诺战役中身负重伤。罗斯托夫家将原本用来搬运家产的马车,改派去运送伤兵。娜塔莎意外地在伤员中发现了奄奄一息的安德烈。
她向他谢罪,并精心地看护他。彼此间又旧情重萌,但为时已晚。安德烈伤口恶化,不久即在睡梦中逝去。
皮埃尔留在莫斯科,决意做一名民族英雄。他化装成农夫,想伺机刺杀拿破仑,但在解救一位遭受法国士兵凌辱的俄国妇女时,他被捕成为俘虏。
皮埃尔的妻子爱伦在战火中仍然难以抑止自己的放荡行为,最后,因误食堕胎药而死亡。拿破仑的军队在空城莫斯科完全分崩离析,他疲劳地等待着,寄希望于沙皇要求他签订和平协定。
但是这一天迟迟不来,他只好放弃莫斯科回师法国。在通往斯摩梭斯克的途中,法军彻底瓦解,成为一群落荒而逃、恣意抢掠的乌合之众。在哥萨克人的不断骚扰下,大量俄国战俘被解救,皮埃尔也重获自由。俄国终于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皮埃尔又回到了莫斯科,恢复了同罗斯托夫和保尔康斯基一家的友谊。娜塔莎吸引了他,而他也突然意识到娜塔莎已长大成人。于是时机一成熟,他就恭请她父母同意他们的婚事。与此同时,娜塔莎之兄尼古拉也正在考虑娶安德烈之妹玛丽娅为妻。
皮埃尔与娜塔莎结为伉俪,生活幸福。这位曾经单纯而轻浮的女子变成了一个勤劳能干的妻子。他们结婚8年后,养育了4个可爱聪敏的孩子。娜塔莎完全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丈夫和孩子们。
他们发现彼此的生活实现了他们过去的梦想。尼古拉虽然无法完全肯定自己对玛丽娅的爱,却懂得这桩婚事明智适宜。他们收养了安德烈的儿子尼古路什卡,生活也十分快乐幸福。
百度百科-娜塔莎
皮埃尔王子的介绍
皮埃尔王子是摩纳哥王室的二王子( 他的哥哥是安德烈王子), 他的祖母是是摩纳哥王妃,美国著名演员格蕾丝·凯丽。 而皮埃尔正是格蕾丝王妃大女儿卡罗琳公主的次子, 他还是拥12亿美元身家的摩纳哥阿尔伯特二世的外甥。皮埃尔在摩纳哥的王位继承权上排第三位。
战争与和平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本书故事以1812年俄国法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了1805年至1820年的重大事件,包括奥斯特利茨大战、波罗底诺会战、莫斯科大火、拿破仑溃退等。通过对四大家庭以及安德烈、皮埃尔、娜塔莎在战争与和平环境中的思想和行动的描写,展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风貌。
在《战争与和平》中,人物就多达559个,每一个都是活生生的血肉之躯,各有其独特的个性,且充满了生命的悸动,人的欢乐、痛苦、各种内心思绪——在这幅画里都应有尽有。而书中史诗般的辉煌节奏与宽阔视界,也只有荷马的作品可以相提并论。
作者将“战争”与“和平”的两种生活、两条线索交叉描写,构成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壮阔史诗。《战争与和平》的基本主题是肯定这次战争中俄国人民正义的抵抗行动,赞扬俄国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爱国热情和英雄主义。但作品的基调是宗教仁爱思想和人道主义,作家反对战争,对战争各方的受难并都给予了深切的同情。
扩展资料:
《战争与和平》创作背景
1855年,亚历山大二世登基。当时,沙皇政府由于在克里木战争期间遭到军事失败而削弱,农民风起云涌,各方面人士要求改革的呼声也日益强烈。在这种形势下,亚历山大二世被迫废除了农奴制,并实行了一些自由主义改良政策。因1825年起义失败被流放到西伯利亚的十二月党人也在这时被赦免。
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标志着俄国农奴制社会正在崩溃,疾速地向西方文明的资本主义迈进。经过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的上下求索,托尔斯泰终于推出《战争与和平》。
在19世纪初,俄国经历了两次对拿破仑军队入侵的反击。那是两场正义的保家卫国的战争,俄国人民空前地团结在了一起,不分贫富贵贱,甚至男女老幼前所未有地同仇敌忾,有力地阻击了拿破仑军队的进攻,挫败了拿破仑的征服。
托尔斯泰认为,19世纪60年代的俄国,要解决自己的社会走向问题,有必要回到这段历史当中去,回到这段历史当中那种上下一起努力的奋斗当中去,因而创作了《战争与和平》。
百度百科-战争与和平
战争中的贵族
刚刚发生的美国无人机斩首行动全无“贵族气质” ,在碾压式的军事优势下,这无异于在堂堂正正的比武时偷发暗器。让我们看看托尔斯泰笔下,战争里的贵族范儿。
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向我们展开了一个恢宏的战争历史画面,而“镜头”却主要指向四家互有关联的贵族子弟。西方文明从古希腊古罗马起,就有贵族参战的传统。而战争幕后较量的两股力量是法国大革命启蒙思想的传播与封建农奴制没落前的最后挣扎。
四个贵族家庭中,安德烈充满英雄情节,尼古拉重友谊,娜塔莎单纯,彼尔(皮埃尔)在战争中迅速成长,阿纳托尔则是典型的纨绔子弟。这里没有“完人”,鲜活可信,时代变量塑造了他们,小说作者也意图通过他们折射出人性本质和局限。
彼尔是竺豪夫伯爵的私生子,从国外回到莫斯科,他病重在床的父亲给了他一笔钱,让他在彼得堡谋个职业,三个月过去了,他依旧没有找到工作。一夜暴富前的彼尔尽管不缺日常用度,但毫无优越感可言,甚至遭到同父姐妹们的长期鄙视。
? 安德烈和彼尔是朋友,劝他不要和伐西里(库拉金)的儿子阿纳托尔过放荡的生活,彼尔当面答应了。可一离开朋友家,他又忍不住回到阿纳托尔那里,吃喝玩乐。因为这是那个年代俄国贵族公子们的生活方式。说法语,出席各类社交场所,结交权贵。
总之,一切礼仪,着装无不为了拉开贵族与平民的距离。貌似无聊,但骨子里贵族们视任何劳动为“被奴役的行为”。这一切就是小说时代的底色,甚至托尔斯泰本人也是那个时代的贵族,他们从欧洲接受了一些启蒙运动的思想引导,但依旧对扑面而来的历史大潮不知所措。
继承产业和资产是那个时代贵族子弟一夜暴富的捷径 ,彼尔偏偏被从天而降的“馅饼”砸中了。刹那间,世态炎凉,让彼尔看到了社会最丑陋的一面。
在彼尔生父的弥留之际,一点点继承消息的传播竟让彼尔不知所措,有位太太主动给他让座,一个副官甚至主动帮他拾起了掉在地上的手套。彼尔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
结果大白于天下,彼尔一夜成为巨富,而几小时前,他还是姐妹们嘲笑的对象。
? 攀附权贵,贪图财富的伐西里立刻投怀送抱,急于把自己社交界红得发紫的女儿嫁给彼尔。
同一时间,安德烈和尼古拉为了国家和自身的荣誉奔赴战场。尼古拉之前还只是个学生,他对战场的残酷毫无概念,竟然把短枪像石头一样掷向敌人。
安德烈在托尔斯泰笔下是个富于牺牲精神的有志青年,他在军队溃败大势之下,接过旗手的军旗冲向敌方,要知道把自己的生命与聚焦敌方火力的军旗绑定,他在想什么?战友们用重新组织起来的冲锋回应了这一英雄壮举。
安德烈倒下了,那些再次发起冲锋的战士们也倒下了,那是没有机枪的年代,甚至列队冲锋,军队打的是什么?就是士气,单兵的局部视野根本无法判断整体战局的状态,战场士气常常以“多米诺骨牌”的方式传导。不怕死被视为典型的贵族气质,贵族间还普遍流行决斗的风气。
安德烈身受重伤,仰面看着高远的蓝天,生命即将离他而去,他心中伟大的敌人拿破仑都变得非常渺小。心灵的高度在这一刻达到了顶峰,释然而去的从容慢慢拉下了他的眼帘。
战争结束了,拿破仑巡视战场时,发现安德烈还有口气,就让人把他送往战地医生那里抢救。后来,因安德烈伤势过重,就被留给了当地村民。这让我看到了拿破仑的气度和贵族范儿。
在彼尔迟迟不提求婚之事的几个月后,伐西里王爵坐不住了。他出面直接促成了女儿和彼尔的婚事,投机势力的王爵在子女教育方面自然是缺位的。女儿水性杨花,关系混乱,彼尔只是被她的美貌迷惑了,糊里糊涂结了这们亲。
不久给他带“绿帽子”的朵萝豪夫居然当面挑衅,这让彼尔找到了宣泄恶气的机会。,
彼尔第一次成为了真正的贵族,当场提出决斗。一个已经拥有荣华富贵的人,依然血气不减,不能不说,彼尔文弱书生外表的背后还是有“贵族范儿”的。
彼尔根本没用过抢,要和历经战争洗礼的军官决斗,已经赢在了气势上。
彼尔赢了决斗,也同时在勇气上站到了高位,他积极参加农奴制改革的各项活动。而不是利用资本大发战争之财。
罗(劳)斯托夫伯爵家境日衰,女儿娜塔莎在舞场被人冷落,安德烈解围后,双方产生好感。安德烈命大回来后,妻子产下一男婴后死去。此次看到娜塔莎如此纯洁,毫无社交印迹 ,他便提出订婚,双方家长同意,但安德烈父亲要求一年内不能举办结婚仪式。
? 娜塔莎虽然心地单纯,但心智发育尚不成熟。海伦姐弟下套差点让“私奔”得手。娜塔莎已经向安德烈提出了退婚。
当生产力迅速发展,工商业文明必然与俄国当时的农奴制冲突,它将创建有尊严的自由中产阶级。贵族的糜烂生活方式无以为继,背后的抗争隐藏于国家间的战争和国内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中,我目前就读了半部小说,就已经可以看出托尔斯泰揭开的社会转型大幕。 ? 一个个微观镜头记录下的正是旧体制溃烂坍塌,而新思想在压抑中破土而出。《战争与和平》的故事就讲到这里,故事的前半段以空明连环画的形式放在如下六册美篇中,欢迎各位朋友点击观赏:
空明连环画《战争与和平》第一册 空明连环画《战争与和平》第二册 空明连环画《战争与和平》第三册 空明连环画《战争与和平》第四册 空明连环画《战争与和平》第五册 空明连环画《战争与和平》第六册
更多作品请点击: 作品分类列表
贵族范儿今天的意义又是什么呢?简单说,可概括为:文化素养、社会担当和自由灵魂。
文化的教养:抵御物欲主义的诱惑,终身求知,有艺术素养,培育高贵的道德情操与文化精神。
社会的担当:严于自律,珍视荣誉,扶弱济贫,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挺身而出。
自由灵魂:自尊,有独立的意志和“士之精神”。道德的自主,超越世俗时尚,不为政治强权与多数人的意见所奴役。
隐居的老公爵博尔孔斯基(读《战争与和平》(六))
四大家庭中的瓦西里公爵、别祖霍夫伯爵、罗斯托夫伯爵前文都交待过了,现在该表述最后一个家族——博尔孔斯基公爵家族了。
其实前文中提到的皮埃尔的好朋友——安德烈公爵就是这个博尔孔斯基公爵的儿子,老公爵还有一个女儿,就是皇后的女官安娜要给瓦西里公爵的二儿子阿纳托利介绍的那个公爵**。
老公爵(尼古拉·安德烈耶维奇·博尔孔斯基)早在保罗皇帝时代就被放逐到乡下,但仍拥有极高的社会地位,他的绰号是“普鲁士王”,就连他的庄园所在的那个省的都亲自来拜见他。现在,老公爵就算是隐居在乡下,他每天做木匠活、修剪园木、指导工匠不断完善庄园的建筑,他还亲自指导女儿玛丽亚**的功课,严格监督女儿学习数学。
安德烈公爵即将奔赴战场,他要将怀孕的妻子丽莎送到乡下,请求父亲与妹妹帮忙照顾。
玛丽亚公爵**与前文提到的、参加罗斯托夫家命名日宴会的朱莉·卡拉金娜(参见自尊自爱的鲍里斯与罗斯托夫家的盛大家宴(读《战争与和平》(四))是好朋友,朱莉给她写信,告诉她,瓦西里公爵的儿子阿纳托利即将向她求婚,而这位阿纳托利可是一个公认的花花公子,是“一个天字第一号的游荡公子”,对此,玛丽亚**表示,她服从“神圣教规”,教规称:“结婚、成为贤妻良母是上帝要她担负的义务”,她不会考虑她对“上帝赐给她的丈夫”是否有感情。由此可见,玛丽亚公爵**是一个虔诚的教徒。
更多名著鉴赏解析,尽在公主号“文学评”,敬请关注!世界十大文学名著,你都读过了吗
作为文学爱好者,对于世界性的文学名著肯定会有更大的阅读欲望,而这些名著能够让你不断从中发现文学的奥妙,让你深陷其中无法自拔。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 城市文化 中看看这十大文学名著都是什么吧。
一、战争与和平
作者: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内容简介:
《战争与和平》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部不朽名著,作品共四卷。作家以1812年拿破仑入侵俄国为中心,描写了俄国人民奋起抗击侵略者的英勇场景,同时也探索了贵族阶级的历史命运问题。小说围绕着鲍尔康斯基等四大贵族家庭的生活展开,以四个家庭的主要成员的命运为贯穿始终的情节线索,描绘了俄国的社会风尚,展示了广阔的生活画卷。
1805年7月,拿破仑率兵征服了欧洲,法俄之间正酝酿着激烈的战争。然而在彼得堡上层的人们依旧过着恬静悠闲的生活,达官贵人们汇聚在皇后的女官兼宠臣安娜·巴甫洛夫娜举办家宴招待会上。
赴宴的有宫廷官高位重的伐西里王爵和他漂亮却行为不端的女儿美伦,还有个头高大健壮的年轻人皮埃尔,他戴着眼镜,剪短发,穿浅色的流行短裤和褐色燕尾服。皮埃尔是莫斯科著名贵族别竺豪夫的私生子,从小出国留学,1805年他20岁,学成回国到首都谋职。他一进宴会厅,对人们议论拿破仑征战欧洲颇感兴趣。在这里,他高兴地结识了英俊而刚毅的青年安德烈——先朝保罗皇帝的退职老总司令包尔康斯基的长子,两人很快成了好朋友。
女主人公娜塔莎是一个贵族**,年轻貌美,天真活泼,能歌善舞。哥哥尼古拉是一名英俊的骠骑兵军官。而娜塔莎一家的朋友皮埃尔也是贵族,他刚从法国留学归来,对未来尚无打算,常出入于社交场所和在赌桌上消磨时光。
安德烈应库图佐夫将军的召唤,去任他的传令官,将出国跟征战欧洲的拿破仑军队作战,他期望通过这次战争为自己带来辉煌与荣耀。
皮埃尔的挚友安德烈公爵是库图佐夫属下的一名军官,一次因公来到娜塔莎家,他对娜塔莎一见钟情。对俩人的婚事娜塔莎的父母均赞同,但安德烈的父亲坚决反对,他坚持要等一年之后才能考虑。
在等待的这一年中,娜塔莎与海伦的哥哥阿纳托利相识,她经受不住阿纳托利的勾引,打算与之私奔,并致函安德烈要求解除婚约。虽然私奔企图未能得逞,但对安德烈却是一个沉重打击。
俄法战争中,双方伤亡都很惨重。安德烈在著名的博罗季诺(又名莫斯科瓦)战役中身负重伤,不久便去世。皮埃尔的妻子海伦也病故于彼得堡。
1807年6月,俄与法言和,和平生活开始了。
1812年,俄、法两国再度交战,安德烈·保尔康斯基于多勃琪诺战役中身受重伤,而俄军节节败退,眼见莫斯科即将陷于敌人之手了。罗斯托夫家将原本用来搬运家产的马车,改派去运送伤兵,娜塔莎方能能于伤兵中发现将死的安德烈·保尔康斯基。她向他谢罪并热忱看护他,但一切都是徒劳了,安德烈·保尔康斯基仍然逃不过死亡之神而去世了。
皮埃尔化装成农夫,想伺机刺杀拿破仑,但却被法军逮捕而成为俘虏。其妻爱伦于战火中,仍继续其放荡行为,最后,因误服堕胎药而死亡。
几番奋战后,俄国终于赢得胜利,皮埃尔于莫斯科巧遇娜塔莎,两人便结为夫妇,而安德烈·保尔康斯基的妹妹玛莉亚也与娜塔莎之兄尼克拉结婚,而组成一个幸福的家庭。
作品影响:
1、不朽作品
在所有俄国小说乃至世界所有小说中,若要挑选出一部“最伟大的小说”,人们往往还是会首先提及《战争与和平》。
托尔斯泰笔下人物的性格发展合情合理,他的这一艺术手法后来被车尔尼雪夫斯基概括为“心灵的辩证法”。车尔尼雪夫斯基概括出的托尔斯泰的另一杰出的艺术才华,即“道德情感的纯净”,在《战争与和平》中有突出体现。
与对道德情感的描写相关的,还有托尔斯泰的道德学说,即所谓的“托尔斯泰主义”。托尔斯泰主义是在托尔斯泰晚年最终形成的,但其中的一些主要内容,如博爱、不以暴力抗恶、自我完善等,在《战争与和平》中已有鲜明体现。
2、文学标杆
在整个俄国文学的发展历史中,《战争与和平》是第一部具有全欧洲意义的小说。俄国文学史家米尔斯基曾说:“这部作品同等程度地既属于俄国也属于欧洲,这在俄国文学中独一无二。”
一方面,这是一部由俄国人创作的反映俄国人生活的长篇小说,它刚一面世,便令欧洲和全世界的读者感到新奇、震撼。人们既津津乐道于小说中的人与事,也为小说所体现出的巨大艺术表现力所倾倒,更令人惊讶的是,这样一部小说竟然出自此前在欧洲似乎并非主流的俄国作家之手。《战争与和平》构成了俄国小说乃至整个俄国文学崛起的标杆。
另一方面,这部作为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成就之高峰的俄国小说,却又最具有全人类性。就内容而言,它不仅是一首宏伟的俄国贵族的“英雄田园诗”,同时它也在抒写整个人类的爱与恨,生与死,战与和;就形式而言,它综合性地继承了之前欧洲小说的丰厚传统,将长篇史诗这一艺术体裁发展到极致。
正是《战争与和平》在世界文学史中所具有的这样的地位和这样的意义,才使得有人称它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小说”(毛姆语),“我们时代最伟大的史诗,近代的《伊利亚特》”(罗曼·罗兰语)。
俄国作家巴别尔曾说:人一生其实不用读太多的书,有个七八本便足矣;但是,为了找到这七八本最值得读的书,则必须先读完两三千本。在数以千计的俄国文学名著中,《战争与和平》这部最伟大作家的最伟大作品,无疑就是最该读的那几本书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