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地亚对科索沃新闻-克罗地亚对科索沃新闻评价
科索沃局势为何升级
五大国勒令塞尔维亚必须拆除科索沃北部的路障。
科索沃这一名字来源于塞尔维亚语中“黑鸟的土地”一词。位于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上,是塞尔维亚的一个自治省。
科索沃的历史悠久,据克罗地亚历史学家亚历山大斯迪帕切维奇考证,最早生活在科索沃地区的是40多个伊科里·特拉切好战的游牧部落,他们就是阿尔巴尼亚人的祖先。
塞尔维亚介绍:
塞尔维亚共和国,简称“塞尔维亚”,是位于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中部的内陆国。塞尔维亚国土总面积8.85万平方公里(科索沃地区1.09万平方公里)。
塞尔维亚一共与8个国家为邻,边界总长2457公里。其中与北部匈牙利拥有151公里长的共同边界;东北部与罗马尼亚相连,共同边界达476公里。
科索沃现在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了吗!还是说,它还是塞尔维亚的一个地区?
这个得看你站在哪里的角度去说咯,以下国家承认科索沃是个独立国家
亚洲:
阿富汗、日本、韩国、马来西亚、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马尔代夫、沙特阿拉伯、巴林
欧洲:
法国、英国、德国、波兰、丹麦、瑞士、瑞典、挪威、芬兰、冰岛、荷兰、爱尔兰、土耳其、奥地利、匈牙利、意大利、卢森堡、比利时、拉脱维亚、斯洛文尼亚、阿尔巴尼亚、列支敦士登、摩纳哥、保加利亚、克罗地亚、立陶宛、圣马力诺、捷克、马耳他、爱沙尼亚、葡萄牙、黑山、马其顿
非洲:
塞内加尔、布基纳法索、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冈比亚、科摩罗
大洋洲:
澳大利亚、马绍尔群岛、瑙鲁、萨摩亚、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帕劳
美洲:
美国、加拿大、哥斯达黎加、伯利兹、秘鲁、哥伦比亚、巴拿马
共60个。
以下国家没说承认是独立国家,但对其对其独立表示支持:
孟加拉国、 卡塔尔、 巴基斯坦、 海地、 东帝汶、 阿曼、 圣卢西亚、 新西兰、 印度尼西亚、 也门、 毛里塔尼亚等
以下国家明确反对其独立:
塞尔维亚、俄罗斯、中国、 塞浦路斯、 希腊、 罗马尼亚、 西班牙等
还有很多没表态的国家
克罗地亚 vs 科索沃 为什么腰斩
周六034世界杯预选赛“克罗地亚 VS 科索沃”因天气原因该场比赛在进行至第27分钟时中断,进一步消息待赛事官方发布赛事安排后公布。
本场比赛已经完赛。
2018年 世界杯欧洲区预选赛 小组赛:克罗地亚 1 - 0科索沃
开赛时间:2017-09-03 20:30:00
主裁判:斯特凡·约翰松
科索沃战争中美军是如何救援一名失踪的飞行员
营救是个复杂的过程,这也是一个很长很长的故事,直接贴出来你慢慢看。
1999年3月27日晚,北约部队对南联盟进行了开战以来第4个夜间空袭。参加空袭作战的f-117隐形轰炸机不仅隐形技术独领风骚,而且久经沙场创造了“西方不败”的神话。每次空袭总能“高高兴兴”地去,“平平安安”地回,因此,长此以往其飞行员也就炼成了一身胆气和傲气,毫无危险之虞。此次作战也同以前一样,他们丝毫不把南联盟的防空部队放在眼里,总是“一根筋”大摇大摆地沿着同一条攻击路线前出和撤回。然而,这次他们却没有那么走运,危险很快就降临到他们的头上。南联盟防空导弹连通过监听他们之间的对话,很快就掌握了他们的攻击路线和轰炸计划,在其攻击路线上设下了重兵,地空导弹一通猛打,一架f-117飞机当场就栽了下来。接下来,美军与南军几乎同时发现该飞机飞行员已跳伞逃生,于是一场营救与反营救的行动拉开了帷幕……
“夜鹰”折戟
被击落的f-117a“夜鹰”隐形轰炸机的驾驶员是美国空军中校泽尔科,他隶属于美国空军新墨西哥州第8战斗机中队。当他完成对贝尔格莱德的目标轰炸之后,正准备调头返回意大利空军基地时,没想到其机上的预警雷达却突然不停地闪烁起来,他马上意识到了危险——南联盟的防空导弹盯上他了!与其他战斗机不同的是,拥有隐身性能的f-117机动性相对较差,一旦被导弹跟踪要想规避可就来不及了。说时迟,那时快,导弹刹那间就击中了他的坐骑,一声巨响和强烈的火光逼得泽尔科本能地闭上了眼睛。紧接着,飞机飞快地翻滚起来,泽尔科顿觉天旋地转,瞬刻间他下意识地按下了弹射座椅的按扭,驾驶舱与机身也随即分离。
降落伞和救生衣在预定高度准时打开,惊魂稍定的泽尔科赶紧检查降落伞,结果吃惊地发现,橙白相间的伞具在皎洁的月光下很是抢眼,灯火通明的贝尔格莱德就在他的右手边,他本能地意识到敌军很可能正在搜捕他,因此他心中立刻就闪出一个念头:必须尽快与上级取得联系,绝不能做俘虏!于是他通过装备的求救电台大声呼救:“危急,危急,我是‘维加31(泽尔科的飞行呼号)!”他唯恐上级收不到信号,于是又进行了第二遍呼救:“我已经跳离飞机,‘维加31’已经坠毁。”一想到南联盟军队也可能侦听得到,泽尔科仅进行了3秒钟的呼救,就立即关闭了电台。
泽尔科继续向地面坠去,在距地面约1500米高度,泽尔科穿过一片云团后,赫然发现一村镇南边有一片空阔的庄稼地,旁边一条公路上有许多汽车来来往往,他非常担心有人发现他的降落伞。于是,泽尔科调整降落伞控制柄,迅速降落到远离公路的庄稼地里。他随即收拢好降落伞并将其藏匿在一个深沟里,然后迅速观察了一下公路,还好,并没有什么异常情况。他赶紧向一片茂密的庄稼地奔去,伏下身后,马上抓起那里肥沃的黑泥土,往脸上、脖子上猛抹。这是他在受训时,教官所教的最简单的隐藏自己的方法。时值3月,春寒料峭。幸运的是,泽尔科穿了好几件衣服,并且还在贴心的地方掖了一面美国国旗,这都让他在寒夜中保持了体温。
等泽尔科冷静下来后,他断定己方、敌方都知道他已跳伞,并且很快都会派出部队进行搜救/搜剿,所以他下一步的行动极为关键,可以说要么步入天堂,要么进入地狱!于是,他要求自己接下来的每一步行动都不能有任何闪失。他仔细检查一下身上所带的物品,除了携带1支9毫米口径的手枪外,他穿的救生衣里还藏有1枚指南针、1个全球定位系统、1个小型电台、1台信号器、一点食物和水,以及电池、镜子、哨子、照明弹、照明棒、孟加拉烟火和急救包等物品。这些看似普通的物品关键的时候都能派上用场,于是他盘算起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样的“救命宝贝”来。就在这时,远处村子里一阵狗吠声打断了他的思路,他循声望去,黑黢黢的村子里有手电筒的光亮在晃动。泽尔科的心中打起鼓来:可能是南联盟的搜剿队出动了。于是他下意识地往植被下面缩了缩,一边盘算着下一步的行动,一边静候着救援队的到来。
虎口抢食
其实,就在泽尔科发出第一遍求救信号时,附近的l架空中加油机和1架ec-130电子战飞机(装备有告警系统、干扰系统、雷达系统及侦察系统等)就及时捕捉到了。消息立即像电流一样传遍了驻欧美军各战役指挥部。驻欧美军总部立即命令部署在克罗地亚图兹拉的第2联合特遣队实施营救。事实上,在战争爆发前,美军向战区派出了3个特种作战中队和1个特种战术大队的伞降中队。战争发起后,美军将这些特种部队组成若干个联合特遣队(第2联合特遣队只是其中的一支)部署在前沿位置上,保持高度战备状态,随时准备执行突发任务。
第2联合特遣队接令后,第55特种作战中队中队长史蒂文·兰肖中校(任特遣队队长)率领30多名突击队员,立即乘坐2架“低空铺路”mh-53和1架“铺路鹰”mh-60直升机(每架都载有全套的医疗设备),开赴出事地点实施营救。这两种直升机具有体积大、速度快和设备先进等特点。在波黑战争中,美军就曾使用数架mh-53直升机成功营救出1名飞行员,从而使其名声鹊起。
为支援和掩护营救行动,美军阿维亚诺空军基地作战中心还派出了4架a-10攻击机为救援直升机保驾护航(有2架值班机已派往出事地点。该攻击机装载“小牛”式反坦克导弹、激光制导炸弹及火箭弹等)。另外,曾接收到泽尔科求救信号的那架ec-130电子战飞机,一直在战区上空安全高度盘旋,随时监视泽尔科跳伞地区南军的动向。
3架直升机与a-10攻击机在南联盟边境上空会合后,直飞目的地。在途中兰肖中校接到ec-130电子战飞机的报告,说发现大量的南联盟军队正向泽尔科跳伞地域集结,显然他们正准备实施大规模的搜捕行动。兰肖中校不敢怠慢,立即命令飞机编队全速前进,要求务必赶在对劣之前救出泽尔科。
潜伏在植被丛中的泽尔科静下心后,轻轻取出随身携带的全球定位系统来,测出自己所在的准确方位后,立即以密码的方式将它发了出去。正在空中巡肮的ec-130电子战飞机立即解读出密码,并在地图上找出了泽尔科的准确位置,结果发现泽尔科是在卢马镇以南数千米处,而不是开始认为的那一个镇附近。它立即将这一情况通知了特遣队指挥官兰肖中校。
此时,兰肖中校率领的3架直升机经过加油后,进入了塞尔维亚空域。为了避免被南军雷达发现,直升机采用了三角队形超低空飞行。由于飞得太低,有一架直升机差一点撞到高压线上。
几个小时过去了,泽尔科又冷又饿,不时地环视着四周的天空,焦急地等待着救援部队的到来。此时,南军警部队正在加紧搜索,他能清楚地看到南军由远及近而来,手电筒和探照灯的光亮也不时地扫来,一只警犬在离他很近的地方不断狂吠,他能清晰地听到南军警的交谈声,他判断他们一定是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泽尔科害怕极了,他痛苦地闭上了眼睛,认为难逃此劫,他甚至做好了束手就擒的准备。但幸运女神还是拉了他一把,不知为什么,南军一阵骚动后,没有继续向他逼近,而是向远处搜去。
先期到达泽尔科伞降地域上空的2架a-10攻击机已经与泽尔科取得了联系,并告诉他救援队马上就来。a-10攻击机发给泽尔科一个打开其信号设备的代码。泽尔科心中一阵狂喜,立即用这个代码打开了信号器,静等着救援队的到来。
此时,兰肖中校率领的特遣队在a-10攻击机的引导下,已经飞临泽尔科伞降地域上空。但这一空域却云层密布,兰肖中校遂决定:a-10攻击机与泽尔科保持联系,并提供空中掩护;3架直升机穿越云层实施营救。mh-60着陆接人,2架mh-53将在上方盘旋进行掩护。直升机已经抵达距离泽尔科2英里的地方,但他们没能发现泽尔科的信号器发出的信号,这使兰肖中校的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地面上的泽尔科同样心急如焚,他非常纳闷:他能清楚地听到近在咫尺的直升机的轰鸣声,而直升机为什么就发现不了他呢?他们之间就好像隔了一道无形的墙。
此时,现场的局势对美方越来越不利,危险在向泽尔科一步步逼近。南联盟的防空部队似乎发现了a-lo攻击机的行迹,焰火般的高炮及导弹凶狠地射向天空。a-10飞行员立刻用诱饵弹、干扰吊舱以及飞行机动来躲避致命的攻击。地面上,南军乘坐的车辆正沿公路风驰电掣般向这边开了过来。
面对千钧一发的局势,1架a-10攻击机飞行员也顾及不了那么多了。他在无线电里大声向泽尔科咆哮起来:“直升机收不到你的信号,快给我一个信号,不管什么样的都行。”随后,泽尔科应声举起了一根照明棒。由于照明棒很亮,a-10攻击机飞行员相信,在他发现泽尔科的同时,附近的南联盟军警也同样能够看到他。于是他迅速命令泽尔科熄灭了照明棒。在a-10攻击机飞行员的引导下,mh-60直升机在距离泽尔科100英尺处猛然着陆,2名身着黑色战斗服的队员没等飞机停稳就跳下直升机,直奔泽尔科而去。只见泽尔科双膝跪在地上,举着双手摆出一副不抵抗的姿式。特遣队员见此完全符合事先受训时的规定,很快就确认了他的身份。“你还好吗,长官?”其中1名队员温和地说。“我们来接您回家。”心情异常激动的泽尔科想说点什么,但刚一张口,其声音却哽咽了。在队员的帮助下,在恐慌中整整渡过6个小时的泽尔科终于登上了接他的直升机。之后,3架直升机如脱缰的野马,迅速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而此时,南军警的车辆已经开到50码之外的距离上了。留在直升机之后的是一阵零乱的枪声。
“梅开二度”
3月29日凌晨,距第一次营救任务仅2天,美国驻波黑的特种作战部队救援小组又营救出1名飞行员。
f-117隐形战斗机被击落虽然对美国朝野震动极大,但基本没有影响美军的空袭步伐。北约在对南联盟军队的防空能力重新进行评估后,在加强空中防护措施的同时,又向南联盟发起了第五轮空袭。
被派去执行轰炸任务的60余架飞机,在夜幕的掩护下刚刚进入南斯拉夫空域,成千上万发高弹及数十枚地对空导弹便怒吼着飞向天际。顿时,浓烟和火光映红了大片天空,f-116战斗机群被这些“不速之客”冲得七零八落。f-16属于中低空战斗机,一般在1.6万米以下高空飞行。一旦地空导弹以3倍以上音速追杀,其反应时间极为有限。突然,有1枚导弹的弹片与1架f-16来个亲密“接吻”,飞机顿时红光一闪,呈螺旋状翻滚着向下栽去。
被击中的这架战斗机飞行员呼号为“哈默3-4”,面对快速坠落的飞机,他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一面不停地向上级报告着飞机的状况和下滑的高度,一面准备着跳伞。当“哈默3~4”距地面只有300米时,他摁下了弹射椅的按钮,顿时,空中打开了一朵伞花,载着“哈默3-4”徐徐地降落到地面上。当“哈默3-4”下落过程中,其他f-16飞行员使用雷达跟踪并测出他所着陆的位置。
美特种作战司令部很快就知道了“哈默3-4”的情况,并迅速制定了营救方案。随后,由德内汉中尉率领的几十名队员组成的营救分队,携带着各种作战装备和用具,登上早已待命的3架直升机——2架mh-53j“低空铺路”直升机和1架mh-60g“铺路鹰”直升机,在“哈默34”被击落后短短10分钟后便踏上了征程。
营救分队深知此次营救比起上一次来存在着更大的危险性。因为,自从上次美军成功从南联盟军警鼻子底下救出飞行员后,南军最高当局大为恼火,迅速制定了强有力的“反营救”措施,加大了对美方营救行动的打击力度。
营救分队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当3架直升机飞到南联盟上空时,眼前的景象还是让他们大吃一惊。南联盟军队的防空能力比预想的还要强。夜空中,红蓝白三种颜色的高弹及导弹组成的空中火网,使直升机编队不得不左躲右闪。他们像耍杂技一样,不停地扭动着身子,交替担当头机,在空中躲避着地空导弹和炮弹的袭击。德内汉中尉一边指挥3架直升机尽量保持编队队形,一边大声提醒队员们随时准备弃机跳伞。
为了避开南联盟雷达的监测,直升机编队忽而贴近地面飞行,忽而直冲云霄。凭着高超的驾驶技术,直升机有时在距地面仅3米的低空飞行。为此,机头不得不稍稍仰起,以免撞到障碍。有时则直接升到飞机性能所能允许的最大高度,在气流中穿梭。编队在南联盟上空飞行期间,北约指挥部还调集多颗卫星进行实时监控,密切注视着救援分队的进程,并随时向其通报南联盟地面防空部队的一举一动。
当直升机编队距目标地域约20千米时,营救分队队员最后检查了各自的装备。随后,3架直升机同时关闭了无线电,保持目视距离,并向指挥部指定的地点飞去。当距目标地域约2千米时,打头的直升机突然急转,向左偏离目标航向5度飞行,其他两架直升机尾随其后。在接近“哈默3-4”时,救援队指挥员再次确认营救步骤,编队开始降落。最终队员们在距飞行员藏身之处约1.5千米处降落。之所以这样绕了一个大弯,目的是为避免南联盟雷达发现飞行员藏身的真实位置。
直升机还未停稳,营救队员们就已鱼贯而出,按照事先的计划迅速展开,冲进茫茫的夜幕之中。透过无边的黑夜向四周望去,除了远处还能听见隆隆爆炸声外,周围却静得出奇,这倒让德内汉中尉感到一种莫名的担心。
在德内汉中尉的指挥下,队员们在密林间悄悄向目标摸去。作为尖兵班的第一小组,他们熟悉本地情况,行动敏捷地冲在最前头。另外两组队员在其后50米的位置上跟进。
一路上,他们不顾四周荆棘密布,硬是在黑夜中闯出了一条道路来。然而,由于地形复杂,他们在搜索前进约2千米后,却未能找到“哈默3-4”。此时,南联盟的地面炮火开始对这3架直升机的着陆地域实施炮击,他们周围不时传来爆炸声,情况万分危急。
此时,德内汉中尉也顾不上被敌侦听的危险,迅速打开电台与指挥部联系,请求指示飞行员准确位置。3名一直盘旋在该空域的f-16战斗机飞行员受命后,通过商议确定了“哈默3-4”的确切位置,便迅速通报给德内汉中尉。营救分队向“哈默3-4”的确切位置搜寻过去。此时,早已在一片树林的沟壑中等得不耐烦的“哈默3-4”,忽然听到远处的蛙鸣声(营救分队与飞行员之间的联络信号),他立即像注入了一针兴奋剂,一边发出同样的蛙鸣声,一边疯狂地挥动着双手。由于天色太暗,蒿草过密过深,队员们并未发现他。这时,1名在空中盘旋的f-16战斗机的飞行员马上提醒“哈默3-4”说:“请点上一支烟。”“哈默3-4”心领神会,一下子想起救生衣中的发烟装置,于是便迅速引燃了它。旋即,一缕青烟升起,这使营救分队透过夜视镜立即发现了他,并迅速向他靠近。接上头后,队员们拉起激动异常的“哈默3-4”迅速登上了停在附近的mh-60g直升机。之后,3架直升机载着圆满完成任务的喜悦,飞快地离开南领空飞回了营地。
科索沃战争的战争背景
1980年,铁托去世后,以独立为目标的科索沃民族主义运动逐步兴起,并得到阿尔巴尼亚的支持,阿尔巴尼亚族与塞尔维亚族的矛盾日益尖锐。
1981年,科索沃阿族学生举行大规模示威并导致流血冲突,许多塞族人和黑山族人被迫撤离科索沃。
1989年,科索沃塞阿两族紧张关系升级。米洛舍维奇命令部队和警察进入科索沃恢复社会秩序。
1989年2月27日,当时担任塞尔维亚******的米洛舍维奇为了压制阿尔巴尼亚族的民族主义运动,宣布取消科索沃的自治省地位, 由此更激发了阿尔巴尼亚族的对抗情绪,阿尔巴尼亚族与塞族的冲突趋向激烈,塞尔维亚当局对阿尔巴尼亚族的镇压也随之升级。
1991年,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迅速解体。阿族人自行组织了公民投票,并宣布科索沃是一个共和国。 6月25日,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宣布脱离南联邦独立;10月15日,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独立;11月20日,马其顿独立;
1992年4月27日,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宣布联合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至此,原南斯拉夫联邦分裂为5个独立国家。
在南联邦解体过程中,由于领土、财产和利益分割上的矛盾以及原本存在的民族纠纷和宗教冲突,各共和国间和各国内的不同民族间先后发生规模不等的战争,其中最严重的内战发生在波黑境内,并涉及其周边的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
1992年5月,阿尔巴尼亚族的民族主义运动者自行组成议会和行政机构,选举民主联盟***易卜拉欣·鲁戈瓦为科索沃共和国总统,形成了与塞族政权并行的另一个政权。
1995年,波黑、克罗地亚、塞尔维亚三国***在停止波黑内战协议上签字。
1996年,阿尔巴尼亚族激进分子成立武装组织“科索沃解放军”, 开始运用暴力手段的分离运动。面对阿尔巴尼亚族人的反抗,米洛舍维奇为首的南联盟和塞尔维亚当局采取强硬镇压措施,派遣大批塞族军队和警察部队进驻科索沃,试图消灭“科索沃解放军”。
1997年以后,科索沃地区不断发生武装冲突事件,伤亡人员日趋增多,约30万人流离失所,沦为难民。
科索沃危机的发展使代顿协议后力图控制巴尔干局势的美国等西方国家感到不安,它们不能容许南联盟的行为干扰冷战后世界新格局的构建,同时它们也图谋借这一危机的处理排除东南欧地区最后一个被西方体系视为异己的米洛舍维奇政权。
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高新技术产业革命蓬勃兴起,世界各种力量加速重组,多极化得到新的发展,但美国的“一超”地位尚未受到动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战略失衡加大,干涉与反干涉的矛盾更加突出。世界军事领域发生着深刻变革,发达国家从中获取的军事优势已成为其推行强权政治的重要手段。
在这一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欧洲推行政治,经济,外交,军事和意识形态的全面扩张战略,与坚持独立自主,维护国家统一的巴尔干国家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形成了尖锐的战略冲突。随着南联盟内部科索沃独立问题的出现,西方国家借机大举介入,导致双方矛盾全面激化。南联盟坚持反对多国部队进驻科索沃,同时反对北约支持该地区阿族分裂势力独立和干涉南联盟内政,但遭到北约的拒绝。
1998年底,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开始介入科索沃危机,北约与南联盟的矛盾逐渐成为主要矛盾。
- 上一篇:巴西足球总教练-巴西足球队主教练跳舞
- 下一篇:刘诗雯是否已婚-刘诗雯的丈夫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