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人物喝酒-老水浒喝酒名场面
武松人设崩塌,吃喝嫖赌,逞凶,调戏良家,黑料刷新三观
武松人设崩塌,吃喝嫖赌,逞凶,许多黑料刷新三观
武松正面人设主要是景阳冈打虎、仗义疏财、拒绝嫂嫂诱惑、杀嫂祭兄几件事树立,但若将此事放在其言行脉络和性格底色中,就会让英雄的形象大打折扣。 结合《宋江三十六人赞》、《水浒传》、《》中武松事迹及相关评价分析,其正面人设还立得住吗?
南宋《宋江三十六人赞》对武松的评价是“酒色财气,更要” 。从《水浒传》、《》中正面描写武松的蛛丝马迹中也可以看出,武松就是一个恃强行凶、心狠手辣的狠人。“更要”的评价,是武松经常伤人性命,出场便是跟人打架斗殴跑到柴进府上躲事。关于这次伤人的起因书中并无说明,可以看作是其逞凶耍狠的日常生活。一旦伤了人,二话不说就逃命,足见不是正当防卫,下手够狠,而且根本不考虑哥哥武大的处境。无论是偿命还是赔钱, 武松惹了事不管不顾,让唯一的亲哥哥背锅 。
“酒色财气”,武松酗酒,大醉、烂醉、醉卧路边的描写很多 ,在施耐庵笔下,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是江湖气概,但在正常过日子人眼中,无外乎是个酒鬼 ,跟英雄扯不上边。武松脾气不好,店家好心劝他不要多喝,他却差点揍人,足见作风霸道。
有人会说,武松不贪财啊,打死老虎后的赏金不是分给猎户,分文不留。 岂不知,仗义疏财、漫撒金银的手段本就是江湖手段,收买人心,逞强要面子而已。人在江湖,不治产业,不贪钱财,喝西北风么? 大秤分金,巧取豪夺本就是所谓好汉行径。武松不要赏金,不外乎贪名弃小利。 黑道大哥们哪一个不是牛气哄哄,义字当先,可牛气哄哄的私底下,干的不就是抢钱的事儿。所以,武松贪财。
酒、财、气、都有了,色有没有?当然有!水浒中的好汉,都是被人为阉割的英雄,不能有媳妇,不能爱美人,矮脚虎抢了刘高的妻子,就被宋江等人讽刺“好色,不是好汉的行径”,足见其人虚伪。大哥们都是妻妾如衣服,兄弟如手足,即便把女人看得一钱不值,但也不能没有衣服。所以,武松年轻时诸多不良嗜好,好色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项。
水浒传中,武松出场的名场面,有两次是彰显其英雄气概,但不小心漏了调戏妇女的马脚。 一是武松发配孟州途中,在十字坡酒店,孙二娘开的是人肉包子黑店。理论上武松识破计谋提醒大家注意就可以,但武松看见孙二娘就不吭不哼,在众人被麻翻后也假装撂倒。
孙二娘过来提溜他时却趁机揩油, 此时的孙二娘只穿着单薄的衣衫,上衣仅一个抹胸而已, 按照武松打死老虎的威力,一拳就能打趴,但武松多出许多小动作。 先是双手摁倒孙二娘,两腿夹住二娘下身,语言多调戏,下流不堪,若不是菜园子张青及时出现,后果……不堪设想。
二是发配孟州后,为了帮人撑场子夺回酒店,醉打蒋门神。此事的起因便有点黑道火并争抢地盘的味道,已经刺配孟州的武松不知悔改,四处结交“劳教”人员,纠集成伙帮人看场子。武松到了快活林酒店,发现蒋门神不在家,仅其妻子一人看护酒店,便语言、调戏。
武松此般行径有没有色心姑且不论,但显然不是英雄行为,江湖儿女祸不及妻儿,过来砸场子无可厚非,你调戏人家媳妇干什么 ,可见武松是个惯犯,借着好汉的名头便宜行事而已。
武松景阳冈打虎就是个意外,中间酒醒一半也犯怂 ,只不过为了面子强撑,若是众人真让他上山打虎为民除害,武松未必有这个胆量。平素里恃强凌弱,猛地干点惊天动地的好事,即便是泼皮混混也会自我感觉良好。 官府赏金不要,仗义疏财当众散给猎户,但听说要抬举他当步兵都头,双膝跪地叩头谢恩。
有名有利的“官府身份”,远比逞凶斗狠的好汉有诱惑力。原本要回阳谷县找哥哥的事情也不提了,武大牵涉武松伤人案的后果也不问了,整日在清河县街上晃悠,隔三差五跟人喝酒,好不自在。在街上偶遇武大才回家住,由此遭遇了潘金莲色诱。
按平素“酒色财气,更要”的个性, 作为混混的武松和作为英雄武松面临不同的选择 。从了嫂嫂,刚当了几天的英雄会惹人非议;拒绝嫂嫂,又怕如此美人跟别人有瓜葛可惜姻缘。混过江湖的武松当时有了主意—— 暂时拒绝,缓缓图之 。
假模假式收拾行李搬家(原本要帮县令跑长途,行李自然要打包带上),让哥哥武大每天早点回家,关门闭户,避免别人进家门。此时武松已是都头,根本没人敢惹武大,关门闭户看着嫂嫂是怕别人寻仇吗?显然不是,怕有人截胡!
西门庆果然截胡,鸩杀武大,娶了潘金莲,武松寻仇杀错了人,发配孟州。西门庆死后,武松报仇很容易,却非要娶潘金莲,洞房之夜堪称“血色婚礼”。虐杀过程姑且不提,武松真的是为了哥哥报仇吗 ?报仇要上慰在天之灵,下抚幸存之孤。武松明面上杀了潘金莲,但却抛弃了父母双亡的亲侄女迎儿,还收刮了家里的金银、首饰、衣服,只给年幼的孩子说了一句“孩子,我顾不上你了”,这算哪门子复仇?
以武松的能耐,发配后能调戏孙二娘,醉打蒋门神,大碗喝酒混江湖,为何不敢回来杀西门庆?或许上次交手后就知道招惹不得, 武松欺软怕硬,只等人死了才敢复仇。 而所谓的杀嫂祭兄,也是对潘金莲心存不轨的遗憾而已。 武松真正目的在于迎娶潘金莲的一场婚礼,洞房花烛夜,虐杀之前究竟发生了什么,估计只有光溜溜又身首异处的潘金莲知道!
由此分析,武松人设崩塌,实锤!!
三国演义比水浒传强在哪?为何三国演义的诗词更出名?
因为三国演义的国民性比水浒传更高,在民间的知名度和受众也碾压了水浒传,所以三国演义的一些情节和诗词往往比水浒传更加出名。
谈及我国古典文学的最高造诣,无过?四大名著?这四部脍炙人口的通俗小说。在明代,四大名著也曾经被称为?四大奇书?;其中的榜首,有的人说是三国演义,比如说毛宗岗;有的人说是水浒传,比如说金圣叹。
当然,随着红楼梦的问世,四大名著中最具艺术价值的作品已经失去了悬念:红楼梦。但是红楼梦的文字对于大众来说,晦涩难通,有点?曲高和寡?的意思。相比之下,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在民间的影响力还是要更大一些。
其中,三国演义又明显的相比于水浒传有着巨大的优势。这是因为什么呢?首先,从文笔上来看,三国演义其实是不如水浒传的。这点,我们从各种场景描写,打斗描述中就能看出来。三国演义,往往要乏善可陈一些。
但对于大多数读者而言,文笔和思想性倒不是他们首要考虑的问题。三国这段历史,波澜壮阔,荡气回肠,?英雄史诗?也更能引起大众的共鸣和广泛的传播。相比之下,水浒传就要逊色许多,而且,由于它的题材问题;
水浒传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是,传播力度肯定就要大大落后于三国演义了。民间的戏剧,评书三国故事,也大都是以三国演义为蓝本。
也正是因为如上的原因,所以三国演义的一些诗词和?名场面?,往往也比水浒传更加脍炙人口。这其实是和罗贯中与施耐庵两人的文学造诣无关的。我们不能武断的推论为就是《三国演义》的诗词写的比《水浒传》更好。
在《水浒传》中,到底谁是左右山寨易主事件的幕后推手?
在《水浒传》中,梁山一共发生了两次易主事件,虽然两次易主的方式不同,但是幕后推手都是一个人,那就是被称为智多星的吴用。
一、在吴用的言语刺激下,林冲杀王伦,完成梁山第一次易主王伦虽然是梁山的早期寨主,但是心胸过于狭隘,在林冲上梁山之时,虽然手中拿着柴进的推荐信,但是因为本领过于高强,王伦对其多有忌惮,于是百般刁难林冲,试图让林冲另投别处,但当时的林冲可谓是走投无路,根本没有其他去处,所以只能答应王伦的种种苛刻的条件,虽然后来王伦收留了林冲,但林冲对王伦心中必然是一肚子的怨气。
当晁盖七人组劫了生辰纲东窗事发投奔梁山之时,王伦又故伎重演,林冲看不下去,于是他找到晁盖等人,告诉他一定会想办法让他们留下来,但此时林冲未必有弑主之心,也可能是用武力胁迫王伦就范,但吴用敏感的捕捉到了两人的矛盾,极力用言语刺激林冲,在点燃了林冲所有的怒火后,借林冲之手除掉了王伦,又借林冲之手将晁盖推上了梁山之主的位子。
二、与宋江一拍即合,两人合谋除掉晁盖,又曲线救国完成二次易主宋江是晁盖等人的救命恩人,但宋江在浔阳江畔写反诗被押赴刑场后,晁盖率梁山众好汉劫了法场也救了宋江,所以两人的恩情可以抵消,但是心怀大义的晁盖曾提出将梁山之主的位置让给宋江,却被宋江拒绝了。
宋江虽然拒绝晁盖让位的好意,但是那是出于江湖的名场面,心内却未必愿意甘居他人之下,心机深沉的宋江一直在筹谋如何夺位,先是拉拢吴用,再借九天玄女赠天书的借口与吴用偷偷策划,之后更是通过一场又一场的战役将众多好汉都聚拢到梁山上,将晁盖彻底架空。
当晁盖感觉到明显不对劲的时候,也决定亲自出征征讨曾头市,这一次,曾多次随宋江出征,且是生辰纲七人组成员之一的吴用却没有随晁盖一起出征,这是非常反常的,果然,晁盖在曾头市中计,被人射了一支毒箭。
原本以为晁盖死后,宋江可以名当言顺地做梁山之主,却没有想到晁盖留下了临终遗言:?捉到害我的人,就让他做梁山之主?,为了破解这个局,吴用不得不亲自出马,将大名府的玉麒麟卢俊义骗上山,绕了一圈之后,将宋江推上了梁山之主位。
水浒传一开始有几个人认识鲁智深
第一个认识鲁智深的是九纹龙史进。史进为了寻一个好去处,准备去经略府找他的师父王教头,在路上一个酒店里遇见了鲁智深。鲁智深和他一起出去喝酒,路上遇到了棒膏药的李忠,三人便同行。到了酒馆,鲁智深听到隔壁有人在哭,于是就有了后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名场面。